首页 > 发现之旅文化文学艺术 感谢《咬文嚼字》在信息爆炸时代坚守“语文良知”
感谢《咬文嚼字》在信息爆炸时代坚守“语文良知”
国家旅游地理1月19日26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12年十大语文差错”。其中包括常读错的字“酵”,也有媒体常会搞混的“酒驾”和“醉驾”。被几亿国人念错的“甄嬛”的“嬛”字(应读xuān),因其日常实用性不高最终躲过了“十大”榜单,《咬文嚼字》总编郝铭鉴开玩笑说,“人家还要拍第二季,就不泼冷水了。”据了解,自2006年以来,《咬文嚼字》编辑部都会在年底公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纠正国人在当年常犯的“语文差错”,也从一个角度回顾当年的热点事件。
《咬文嚼字》的做法,在这样一个浮躁外加喜欢“讳疾忌医”的社会里,很容易“树敌众多”。给春晚挑错,会让春晚的那些人不满;给《甄嬛》挑错,可以让甄嬛剧组乃至上亿甄嬛粉丝不满……可是,《咬文嚼字》还是一如几往地给国人挑读音和用词方面的错误。即便是冒着“让上亿人改口”的危险,也一往如前。这种认真严谨的纠错精神,让人佩服。《咬文嚼字》的坚守,让人看到了他们在我国最基础的学科——语文方面的良知。
每个人都用自己的用词习惯。但是,正视并且勇于改正自己的发音和用词习惯,不仅仅是自身素质提升的表现,更大的意义在于,我们都用自己的努力,坚守着汉语的“原始教义”,传承着这个国度、整个中华民族的“方块字文明”。笔者这时想到了一个大学时的桥段,一位室友给我们几个同学纠正了一个词语的错误用法,当时我们几个同学的共同回应是,他就是那个研究“回”字写法的孔乙己,随之,对他摆出非常鄙视的表情,谁也没有领情,更没有改变自己的错误用法。现在想来,却也有对当时自己的傲慢和无知产生了一些悔恨。
《咬文嚼字》就是那个揭穿皇帝新衣真相的小男孩。虽然招来骂声无数,但仍然在坚持自己的做法。而细细分析开来,我们也必须佩服《咬文嚼字》的严谨。“酵”字统读为jiào、《天堂蒜薹之歌》被误为《天堂蒜苔之歌》、“囹圄”一词被误为“囫囵”、“兄弟阋于墙”误成“兄弟隙于墙”,可以说,这些错误,都伴随着新闻的发热而广泛传播,是属于所谓的“负能量”。另外,至于“甄嬛”的“嬛”字是不是应该读xuān,许多网友表示不理解,并认为这是《咬文嚼字》的小题大做,因为读xuān还是读huán都不过是人名,只要好听,便无所谓哪个正确哪个错误,但是,《咬文嚼字》还是坚持了科学严谨的态度,因为取字于“嬛嬛一袅楚宫腰”,因此叫xuān似乎更为正确。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任何一个小小的语法错误,都可能因为成为公共事件,而拥有成千上万的受众。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一旦出现了一丁点的错误,可能会让无数人改变原来的正确语法。千百年之后,我们的汉语乃至我们的汉字文明,或许就会变成另外一个样子,原来意义上的汉字造字方法,都可能会无迹可寻。什么是“象形”、什么是“指事”、什么是“会意”、什么是“转注”、什么是“形声”,什么又是“假借”,这些问题,都可能会在未来某个阶段,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和汉字使用中消失。所以,我们更要感谢《咬文嚼字》对于语文良知的坚守。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faxian.cntgol.com/wenhua/2013/0119/1096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