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发现之旅文化文学艺术 《杜拉拉升职记》能进“四大名著”吗?

《杜拉拉升职记》能进“四大名著”吗?

    国家旅游地理1月19日日前,南京大学教授潘知常在《水浒传》主题论坛会上表示:如果重评“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很可能被踢出局,《金瓶梅》则应该入选。话题一出,引起学者和网友讨论。于是有网友提出,“四大名著”应有当代作品,如《鹿鼎记》、《杜拉拉升职记》等应该进入“四大名著”。

    其实这种话题的提出和讨论,并非什么新鲜事儿。将《水浒传》、《三国演义》踢出局,不就是消解经典吗?将《鹿鼎记》、《杜拉拉升职记》塞入“四大名著”,不就是重新洗牌吗?近些年,文化圈儿里类似的消解经典和重新洗牌的事儿,人们早就司空见惯了。

    若想消解经典,最好先要知道什么作品才能够得上经典,以及经典是怎样形成和站住脚的。就说“四大名著”吧,它的最初提法是明代“四大奇书”,中国在明末清初最先有了这种说法。李渔在醉田堂刊本《三国志演义》序中称:“冯梦龙亦有‘四大奇书’之目,曰《三国》也,《水浒》也,《西游》与《金瓶梅》也。”清初,“四大奇书”的提法已经固定和流行。清代乾隆年间问世的《红楼梦》被公认为中国古典长篇小说艺术的最高峰,于是由它取代了《金瓶梅》,“四大名著”(“四大奇书”)至此定型。“五四”时期,这几部小说得到鲁迅、胡适等新文学倡导者的珍视和宣传,在文学史著作中占据了重要位置。20世纪50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以同一规格大量出版这四部名著,由此具有了现代出版学意义上的“四大名著”。“四大名著”的说法,最初可能是由某位专业人士提出来的,但最终却不是由某个人定下来的,而是在作品流传过程中经广大读者阅读、赏析、衡量后评定出来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四部小说在艺术上虽然各有千秋,但它们共同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哲学、道德、伦理、智慧、民俗等方面内涵,对后来的文化思潮、政治生态、军事策略、社会风气、价值观念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民族乃至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优秀的文学典籍。

    对这四部小说中的某一部配不配做“四大名著”提出意见,对“四大名著”的说法提出质疑,皆不自今日始,几十年前就有类似的声音;但是这些异议早已被雨打风吹去,而“四大名著”的地位却一直稳如泰山,岿然不动。现在又有人旧话重提,想消解这样的经典,颠覆这样的传统,又谈何容易。

    这些年常见的消解经典的行为,是以改编名著的手段篡改经典,亵渎经典。一些根据“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剧,尽管拥有高科技的拍摄制作手段,但终归没有传达出原著的思想艺术精华,而对原著中某些情色、暴力等糟粕津津乐道,故意将其作为“卖点”大肆渲染,以此追求高收视率。这实际上是通过商业运作传播浮躁文化,必然会对文学生态的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想重新洗牌,成为“新记”的“四大名著”,机会也不是没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之后,近代的《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和《孽海花》,就被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写进了文学史;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间的《红日》、《红岩》、《红旗谱》和《创业史》,就被称为“三红一创”,成为代表那个时期长篇小说成就的“四大名著”……京剧界也是如此,“四大名旦”确立之后,又评选出“四小名旦”,多年后又评选出“新四小名旦”。可见,历史从不吝惜给人和事提供成功的机会。

    然而,在当下,读者恐怕在“四大名著”的重评上极难达成共识。以网友推荐的《杜拉拉升职记》为例,其小说本身及改编的电影、电视剧确实吸引了不少读者和观众,姑且算它是“四大名著”之一,那么另外那三大名著又当如何选定呢?假如依照有的网友的推荐,将《鹿鼎记》也列入“四大名著”,和与其风格迥异的《杜拉拉升职记》平起平坐,那么“四大名著”的评判标准又该是什么呢?

    针对“四大名著”提出异议,其目的无论是消解经典,还是重新洗牌,毕竟还是依名著为尺规,至少是借名著为筐壳。这样的讨论,或许可以让人们产生重读名著的欲望,了解名著的标准,认识名著的价值,进而意识到:远离经典的文学太轻薄,我们不能对文学太轻薄。

文章来源:http://faxian.cntgol.com/wenhua/2013/0119/1098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