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之旅文化生活方式 离到博物馆看北京四合院的日子不远了
离到博物馆看北京四合院的日子不远了
国家旅游地理网1月28日 据说,想当初项羽一把火烧了秦始皇的阿房宫就形成了传统,其后就有了中国人在历史更迭的变化中喜欢用毁灭获得新生,类似于某种咒语的传习,保护旧建筑与社会进步在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中被看成是一种悖论——有我没他,旧得不去新的也就不会来了。
事实果真如此么?上世纪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后,当下欧洲的城市和乡村依然保存着中世纪以来的建筑,只要没有被天上掉下的炸弹炸得尸骨全无,就一定会修旧如旧地保持战争之前记忆中的原貌。
在论及北京四合院的命运时,是无法回避北京近代史,特别是关于“北京城消逝”的话题。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对北京古建的贡献,是在1949年解放军进城时保留住了世界文明古都北平的文化颜面,却在其后的和平年代中眼睁睁地看着北平消逝北京的出现,梁林伉俪实属应该庆幸没有活到今时今日,当北京四合院扒得只剩下故宫时,梁林真得顿足捶胸而死。
北京四合院的命运多舛,考察消逝的路线图与当年项羽炬火焚烧的理由一模一样,北京四合院(古建)阻碍了历史的进程。当新的时代和新的潮流涌动时,北京四合院都会被拿来说事儿,推倒四合院建立起新的建筑才能够表明北京在“新生”,才能够与世界城市的身份相吻合。为了在文化上给与一些守旧的人做相应的补偿,总会逐渐划出“文化保护区”的固定区域,但每一次的划定实际上就是在法律上合法地消灭四合院,在文化上也是施舍性地为北京四合院保留一块区域供那些支持古建保护者们凭吊,只是保留区越来越小,最后的保护只能是博物馆性质的保护了。
离到博物馆看北京四合院的日子真的不远了。富贵之人的四合院不过是符号化的外表、现代化的设施,与传统四合院在建筑上不是一个概念,北京四合院在当下的首都变成了身份和财富的象征,普通居民在四合院的生活准确地定义应该是大杂院里的生活,而与“四合院”原有的概念无关。北京四合院的消失是一种文化和思维上的终结,就像物种的灭绝一样,后人从出生时就看不到消失的物种,也不会有什么心疼的感觉,在北京绝大多数人都没有住过真正的四合院,也不会在意四合院的存在对北京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作《阿房宫赋》,早已预言了北京城古建、北京四合院的命运,想想,也就不悲伤。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faxian.cntgol.com/wenhua/2013/0128/1257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