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之旅自然河湖泉瀑 十二大生态工程项目之长江暨鄱阳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工程
十二大生态工程项目之长江暨鄱阳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工程
为保护鄱阳湖源头的生态环境,江西将在“五河”源头的瑞金、石城、大余、崇义、广昌、玉山、婺源、浮梁、修水、铜鼓10个县(市)及濒临长江的瑞昌、湖口和彭泽等3个县(市)实施长江暨鄱阳湖源头生态保护工程,这项工程涉及县级以上自然保护区44个,省级以上森林公园23个,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7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5个,天然林、生态林和长防林3319.4万亩。
在“十二五”期间,针对这些区域,江西将在原有基础上续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实施生态公益林、长江防护林建设及保护水源地等项目,工程总投资达50亿元。
●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建设
江西现有生态公益林5100万亩
江西作为资源大省,从2001年起,便被列为全国11个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省份。随着补偿范围不断扩大,补偿标准不断提高,江西生态公益林面积逐步扩大。据了解,目前江西纳入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偿的生态公益林面积共计5100万亩,占全省林地面积的32%。其中重点生态公益林3062.5万亩,地方公益林1938.5万亩。
“在‘十一五’期间,江西共计建设生态公益林面积达3200万亩。”江西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翟光木告诉记者,为加快江西生态公益林建设,2006年起,江西正式建立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当年补偿资金便达1000万元,2007年跃增到17800万元,2008年达到28038万元,2009年更是达到了38238万元。“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国家能给我们安排这么多的补偿资金,在全国来说,也为数不多。”翟光木告诉记者,正是因为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使江西一些水土流失的地方恢复了生态。
生态补偿金提高林农变积极
当然,在生态公益林的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因为补偿标准不高,所以林农的积极性并未完全调动。“和商业林相比,我们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标准还是相对较低的。”翟光木介绍说,2001年至2006年,江西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仅为5元/亩;2007年,江西将国家重点公益林和省级公益林补偿标准一并提高到6.5元/亩,2008年提高到8.5元/亩,2009年又提高到了10.5元/亩。同时,中央财政从2010年起,对属集体和个人的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标准由每年每亩5元提高到10元。
“2011年,为调动林农的积极性,江西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将提高至每亩15元。”翟光木表示,光提高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标准是远远不够的,建立健全森林生态补偿机制非常必要和迫切。“目前受益者在享受生态服务和产品时,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些服务应当付费。保护和建设好生态公益林,需要巨额资金。由于财力有限,现阶段要完全依靠财政资金无法做到对生态公益林进行合理补偿,必须加快实施受益者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用计划、立法、市场等手段来建立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开发地区对保护地区、受益地区对受损地区的利益补偿机制,从而提高生态补偿标准,平衡各方利益,实现社会的公平发展。”
====分页符====
萍乡将先行试点社会化补偿机制
目前,福建、四川和广东等省份已实施生态公益林社会化补偿机制,值得江西借鉴。
记者了解到,经省政府批准,江西萍乡市去年已着手开展从煤炭行业提取一定比例资金用于森林生态保护与建设的试点工作。目前,省发改委正在调研由森林效益主要受益方分担补偿资金的补偿途径,建立由政府、社会等多种途径筹集补偿资金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真正实现“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
● 关键词:林业自然保护区建设
自然保护区成为生态保护屏障
与生态公益林一同被纳入鄱阳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工程的,还有江西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以及实施长江防护林建设和保护水源地等项目,工程总投资达50亿元。
仅从林业部门的数据来看,截至2010年底,全省已建林业自然保护区195处,其中国家级8处、省级28处、市县级159处。总面积约占全省国土面积比达8%,保护着江西约50%的天然森林生态系统和约30%天然湿地生态系统,几乎涵盖了全省赣、抚、信、饶、修五大河及东江一、二级支流主源区和鄱阳湖近1/4的天然湿地,已成为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绿色生态屏障。
庐山、赣江源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通过评审
6日,江西省野保局副局长吴英豪向记者介绍,2010年,江西又新建了11处县级自然保护区,新增自然保护区面积3.43万公顷;批准晋升了修水五梅山、广丰铜钹山等10处省级自然保护区。武宁伊山、瑞昌南方红豆杉、龙虎山中华秋沙鸭等6处县级自然保护区已启动申报省级自然保护区工作;庐山、赣江源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通过国家林业局组织的评审。
“这些自然保护区,很大一部分都隶属于鄱阳湖源头生态保护工程,将使江西的生态系统和生物物种,在人工保护下,正常地生存、繁衍与协调发展,从而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面积,保护江西的生态环境。”吴英豪说。
● 关键词:森林公园建设
全省森林公园总数共达152个
“十一五”期间,随着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的实施,江西大力开展森林公园建设,发展森林旅游产业。截至目前,全省森林公园总数达152个,总面积49.39万公顷,占全省林地面积的4.7%,占国土面积的3.0%。如今,江西已有一批森林公园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如三爪仑、三叠泉、梅岭、龟峰、明月山等。
====分页符====
这些森林公园,改善了江西的森林结构,提高了森林的综合功能。通过荒山造林、人工补植、封山育林等营林措施,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提升。2006年至2010年,全省森林公园共植树造林3.44万公顷。有关负责人举例说,崇义县阳岭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6890公顷。建园后,加强了森林资源的培育和保护,空气负离子浓度最高达每立方厘米19万个单位,成为天然大“氧吧”。而靖安县三爪仑国家森林公园,该园内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微粒的日均浓度值分别仅为国家一级标准限值的28﹪、16﹪、25﹪,园内空气中细菌含量极少,有的地段甚至为零,是人们旅游、度假、疗养的最佳处所。
好生态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同时,森林公园优美的森林风景资源和优良的生态环境,也正逐步成为群众进行户外游憩、开展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目前,全省森林公园旅游线路达4400多公里,旅游接待床位数36000多张,就餐容量58000多个,直接从事森林旅游的职工人数达5000多人,社会森林旅游从业人员30000多人,初步形成了森林旅游产业“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配套发展的服务体系。带动了经济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全省森林公园接待旅游人数达8100万人次,全省森林公园旅游收入达101亿元。森林旅游产业逐步成为林业产业中最具活力和最具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
森林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十一五”期间,森林旅游产业平均每年吸引省内外投资约10亿元,平均每年实现森林旅游的社会综合产值近50亿元。有力地促进了不少边远地区道路、交通、通讯、水电和城镇建设的发展,使当地农村村容村貌有了极大改善,路宽了、房屋整齐了、树更绿了,农民生活环境更清洁、更优美了,一些昔日的小山村,如今变成了新兴的森林旅游小城镇。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faxian.cntgol.com/ziran/2013/0202/1372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