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色天下季候风 酷感十足的哈尔滨 东方莫斯科的异域风情
酷感十足的哈尔滨 东方莫斯科的异域风情
其实哈尔滨(景区详情)真正值得玩味的只有两处一个是国内任何城市都无法媲美的建筑,二是异域风情,这两点却都源于哈尔滨(景区详情)的俄罗斯(景区详情)渊源。
哈尔滨(景区详情),一个只有一百年的城市,厚重谈不上,所以也少了很多迂腐与沧桑。文化底蕴也谈不上,所以就也少了道貌岸然与繁规琐矩。所以你在中央大街看到牵着小孩穿着透视装的母亲也就别惊讶, 所以你在华梅西餐厅里看到赤膊豪饮的小伙儿也就不要顾左右以为那就是自己而浑身不自在。一句话, 这是一个包容而豁达,快乐而有点自以为是的城市,在这里小居,你得适应她。
东方莫斯科
苏联解体前一年, 去过高加索, 那个小城叫奥尔忠尼启则,有一天下午, 独自走在一条街道上, 突然意识恍惚, 不知身在何处, 因为那眼中的街景几乎就是哈尔滨(景区详情)某处的翻版。其实说哈尔滨(景区详情)是东方小巴黎(景区详情)或者东方莫斯科, 现在看来是有些牵强,但想来在三四十年代, 这个说法恐怕并不夸张。
百年前当远东铁路延伸到哈尔滨(景区详情), 俄国人的铁路工程局从海参崴迁址于此, 这个只有散落的渔民家庭的江滨开始繁华起来。俄国人、犹太人、德国(景区详情)人、英国(景区详情)人、日本(景区详情)人陆陆续续来到这里, 各显神通。那时的城市规划十分讲究, 各式风格的建筑,整齐划一的街道布局, 一簇簇温柔的米黄色的住宅和独特的俄罗斯(景区详情)韵味围裹着“东方莫斯科”, 加上中东铁路带来的商业繁华、人口密集; 以及各种民族风格的贵族生活方式, 东方小巴黎(景区详情)或东方莫斯科的称呼并不为过。
#p#副标题#e#几乎世界上近代建筑的所有流派都可以在哈尔滨(景区详情)找到它的符号, 从洛可可到巴洛克, 从文艺复兴到新艺术运动, 从哥特式的高耸, 到俄罗斯(景区详情)的洋葱头, 从远东最大的犹太人墓地到鞑靼寺的唯一, 从中央大街保留了八十年的花岗石路面到保留完好的几个街坊的俄罗斯(景区详情)别墅式住宅……想充分体验还真得要花上几天时间。
教堂建筑在哈尔滨(景区详情)的建筑风景中是最重要的一段了二三十年代, 哈尔滨(景区详情)是远东淘金者们的乐园, 虔诚的各国教徒们留下的心灵家园也就成了现在城市的炫耀。不过也值得炫耀——54座风格迥异。
虽然今天这些特点已经被新兴的有点混乱的现代建筑所代替, 但你沿着某条线路行进还是会找到那些记录着奢华与衰败、精致与豪放双重性格的标记。
最为称道的圣·索菲亚教堂是当时远东最大的东正教堂。经过整修过的圣·索菲亚教堂暗红色的砖身、深绿色的穹顶, 外墙和穹顶上落满了鸽子。它建于1 9 2 3 年, 1 9 3 2 年竣工, 历时九年, 平面为拉丁十字对称布局, 是拜占庭建筑的典型代表。拉丁十字与希腊十字是有区别的, 天主教一般都是希腊十字, 拉丁十字的一竖比较长, 希腊十字的横与竖基本同长。也是两种宗教的区别之一。它也真算幸运地躲过了文革对文化的毁灭,如今成了哈尔滨(景区详情)的标志。最不幸的是原来位于博物馆广场中央的圣_ 尼古拉大教堂, 那更是一个绝品。当年沙皇亲自批准建立两所大教堂, 一个在莫斯科, 一个就在哈尔滨(景区详情),——尼古拉教堂。破四旧时拆毁, 据说那天有很多哈尔滨(景区详情)的老人和苏联的侨民流下了眼泪。
#p#副标题#e#俄罗斯(景区详情)式的穹顶、罗马(景区详情)风格的拱券高窗的索菲亚教堂里,经常传出的敲钟声给人庄严肃穆的感觉。据说教堂的敲钟人是哈市在全市公开招聘的,不仅仪表出众,而且是高学历。
住在南岗东大直街的圣母守护教堂始建于1922年。原为木结构大教堂,1930年重建为现在的砖石结构教堂。至今这里还存有1899年在莫斯科浇铸的重达2600公斤的大钟。它是罗马(景区详情)式建筑, 也是希腊东正教教堂的基本样式, 由俄罗斯(景区详情)奢名建筑师吉达诺夫设计。当时因为这个教堂由哈尔滨(景区详情)的乌克兰(景区详情)信徒管理, 故名乌克兰(景区详情)教堂。如今圣母守护教堂边经常有孩子们在阳光下游戏, 也真应了她的名字。
土耳其清真寺在道里区通江街108号。也叫鞑靼寺,建于1923 年,砖木结构的教堂,建筑师也是吉达诺夫。这是一座典型的阿拉伯风格建筑。挺拔高耸的宣礼塔以及两侧对称圆顶,尖券拱形高窗,宁谧浑重。因为这里最初的教徒主要是土耳其人和来自俄罗斯(景区详情)的依特尔人,这些伊斯兰教徒有着卷曲的黑发,被俄国称为鞑靼人,所以这座教堂也就成了鞑靼教堂。
中央大街的教育书店(原来的松浦洋行),一座典型的巴洛克建筑,建筑师设计了人物雕像撑托着圆弧型阳台,采用各种柱式及臂柱,强调形体的光影变化。
红霞幼儿园原来是美国(景区详情)商人的宅邸,建于1902 年,砖混结构。八根科林斯廊柱构成入口,后面是圆柱形堡垒式楼体,加上周围环有大花园,颇似童话官邸。伪满时期这里还是市长的公馆,后来成了东北红十字会的慈善机构幼儿园。
#p#副标题#e#国际饭店附近小楼, 是原来中东铁路理事事务室兼住宅,它建于1908 年, 也是砖木结构。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新艺术运动的追求, 轻巧多变, 淡雅清新。凉亭上的俄罗斯(景区详情)式阁楼与小楼整体的有机结合, 表现了浓郁的田园情趣。当年这里是中东铁路理事事务室兼住宅,1932年后被日本(景区详情)人占用。1950年到1952年为前苏联专家楼,以后就成了铁路职工的民宅。2000年哈市政府将这里重新修复。
原来的哈尔滨(景区详情)工业大学建筑的后楼图书馆,希腊陶立克柱式,厚重的石础,挺拔的柱身,柱身上匀称的凹槽,中段柔美的墙饰,与底层阳刚形成对比。这里是1920年的作品,极有代表性的新艺术运动时期的风格, 现在世界上已不多见。校庆时,很多旅居国外的老校友被人搀扶着,也要到这里留影留念,抚摸一下已斑驳的墙身。
哈尔滨(景区详情)气质
哈尔滨(景区详情)是我的父母的老家,但老家没有给童年留下任何记忆,只有零零星星奔波的瞬间。只是后来有一个好朋友考入哈尔滨(景区详情)金融学院,这才几次计划前去探访,但却一直没有实现。这个朋友在我们同学期间并没有太鲜明的特征,奇怪的是自从他去了哈尔滨(景区详情)后,却一下子让人记忆深刻起来。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xing.cntgol.com/2013/0322/1824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