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速递 王涘海撰文评婺源作家詹明荣《远方的廊桥》
王涘海撰文评婺源作家詹明荣《远方的廊桥》
诗画中的爱情咏叹调
——品味《远方的廊桥》
詹明荣的散文《远方的廊桥》让人荡气回肠。读后,一幅幅蘸着油彩的画面、一个个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久久地萦绕在我的脑海。
提到廊桥,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罗伯特·金凯与弗兰西斯卡的爱情悲剧,因为《廊桥遗梦》这部作品太深入人心了,他们的爱情留给人们太多的遗憾与想象。文章并不别出蹊径,也以《廊桥遗梦》开篇,但作者引用了对《廊桥遗梦》的精美评述,却勾起人的阅读欲望。作者并未停留于此,之后思接千载、路通万里,从身边的“苦恋”,写到梁祝、写到陆游与唐婉、写到白蛇与许仙、写到《魂断蓝桥》等,古今中外的爱情悲剧一幕幕上演,让人唏嘘不已。再想起“山盟海誓玉人憔悴,月缺花残终天长恨”、想起陆游的千古绝叹《钗头凤》,对“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这一名句有了更浃髓透骨的感悟。作者对西方爱情的联想与思古幽情把文章的立意引向了纵深,展示了爱之美、情之切,阐述了对人间真情的向往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文章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有诗的品格、画的意境。写廊桥,实景是现实中的廊桥,虚境是作者诱发的美轮美奂的廊桥;写爱情,实境是生活中的爱情悲剧,虚境是文字之上体现的无法言说的情爱之美。同时,作者很好地用水、用河把爱情和桥联系起来,通过作者的描述,我们会发现爱情似乎与桥息息相关了。文章的语言如水般轻柔、诗样优美,跳跃性大,给人意味无穷的感觉。画面感强,作者用色彩繁复的语言为读者描摹了一幅幅极具视觉冲击力、让人怦然心动的油画。我们在品读一篇散文,又似乎在欣赏一幅图画,文有画的色彩,画有文的传神。加之文章浓烈的情感倾向性,我们已经分不清虚实了,似乎生活在当下,又似乎在缥缈的幻境里漫游。“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这篇散文如诗如画,境界全出,作者笔下的廊桥不再只是一座桥、一座普通的无生命的建筑构架,而是有生机有灵气、形神兼备、让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廊桥。
作者具有极强的文体意识。语言上,重意味重弹性,极力在语言的所指与能指之间寻求空间,意味丰厚、文字干练。手法上,闲庭信步、信马由缰,似乎毫无章法。事实上,文章脉络清楚、线索分明。一是内容统领在桥与爱情的主题下,文中看似信手拈来的爱情其实都与桥联系在一起。二是文章的叙述跟随作者的行踪,始终没有脱离作者的掌控。而天马行空的联想是作者情感迸发的一个极好喷射口,它使文章的主题得到了升华。文章疏放与严谨的统一,形散而神聚。
“境随情生,文以情生。”廊桥因为有关爱情的阐述,而变得生动,令人神往;爱情因为与桥的联系,而更让人充满幻想,憧憬不已。试想:如果在人与人之间架上一座座心桥,人与人心心相映、心息相通,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呢?爱情悲剧绝对再也不会上演!
(原载 中国文艺报 2013年3月25日第六版 本文作者:王涘海 著名文艺评论家)
延伸阅读:
远方的廊桥(散文)
婺源清华彩虹桥外景
婺源彩虹桥内景
“古老的廊桥,孤独的远游客。两颗中年人的心渐渐贴近,撞出火花,寻觅已久的灵魂找到了永恒的归宿。这段不了的情缘,因世事的羁绊而无奈分离。年复一年的缠绵思念,漂泊感伤的流浪情怀……刻骨铭心,凄婉绝伦……”在小说加上电影和各大报刊连篇累牍的渲染下,那座异国的罗斯曼桥的黎明,却一度成了当代中国人心中的爱情象征,W•B叶芝的诗句,开始以非凡的魔力萦绕在流浪者的心头。那一年,我读过一位挚友与他的远方从未见面的恋人的厚厚一叠“两地书”,信的开头,竟是“我的罗伯特•金凯”,“我的弗郎西斯卡”,炽烈深沉,令我感叹不已。
前不久,看到一篇新闻,据说一批外国旅游者在江苏某地发现一座廊桥,与《廊桥遗梦》中描绘的那座桥相似,“红色班驳,饱经岁月而略有些倾斜”,因而当地政府作出决定,对这座廊桥重修,将这里开发成旅游胜地。我不知他们是否还要在桥的两边立上美国牛仔和意大利阿不勒斯女子的雕像,再摆上一部旧吉普,让人们来重温廊桥遗梦。我看过《廊桥遗梦》电影的彩照,那座罗斯曼桥红色廊盖的模样完全是欧式的,是我从未在国内的河流上见到过的,如果江苏真的有这样的桥,也许是近代外国传教士带来的“洋泾浜”。我想,罗伯特•金凯和弗郎西斯卡的真情是美丽的,罗斯曼桥是美丽的,但在中国以此来开发旅游区就未免太可笑了。
秋雨绵绵的十月,我和参加人民日报摄影工作会议的记者们一起去采风。在婺源清华,我看到了一座真正的中国风格的廊桥。
#p#分页标题#e#
一
古镇清华,一千余年前,曾是婺源的县治,当时称清化镇,南唐年间改名清华镇。据《婺源县志》记载,自唐玄宗开元廿八年(公元740年)开始建县,至唐昭宗天复元年(公元901年)迁弦高镇的一百六十一年中,是当时婺源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这里曾建有城墙、寺观、宝塔、牌坊、书院等等。尽管时光流逝,岁月沧桑,这里一条五里长街古风依然,青石板路蜿蜒其间,两旁店铺与民房鳞次栉比,据说,《闪闪的红星》电影中米店风波的外景就摄于此。
我们一手撑着雨伞,一手不时举起胸前的相机,摄下古街的镜头。在婺源县委宣传部同仁的引导下,我们踩着悠长青石板路,穿过长街,来到了清华镇外。
灰蒙蒙的天空,飘洒着细柔柔的雨丝。
一座古老的木桥,静静地卧在四个巨大青石桥墩上。一弯碧溪缓缓地从桥下流过。据介绍,这座宋代遗留下来的桥,至今已有800余年历史,尽管经过历代修理,仍保留了宋代廊桥建筑风格。桥总长140米,宽3.1米,设廊亭处连桥面约7米。桥由十一廊亭组建而成,廊亭两边设有栏杆、坐凳,供行人坐卧。廊的栏杆油了朱漆,但已没有光泽。桥顶用人字梁架起,上面盖着乡村极普通的青瓦。廊亭设计巧妙,建筑精湛,高矮不齐,错落有致。远眺各廊亭紧接串连,近观实不衔接,以防桥墩倒塌,影响主桥。
绵绵不绝的雨,笼罩了古镇的廊桥,笼罩了倒映着廊桥的碧溪,笼罩了远方逶迤的群山……这分明是历史定格的一幅静穆的图画。
我们没有一个人作声,大家静悄悄地架三脚架、换镜头、装胶卷。忽然,一种冷寂的庄严笼罩了我的心的空间。廊桥啊,廊桥,我们这群揣着相机的记者,为什么远行?为什么来到这偏僻的山壑间?为什么与罗伯特•金凯寻觅罗斯曼桥如此相似?这是秋雨中古桥上偶尔的行人所诧异的,也是这批中国最后的“牛仔”自己都难以道清的。
二
在中国古老的情话中,爱情总离不开水的滋润。
《诗经》中那些爱情诗为之作了充分的证明。《诗经》中的头一篇《周南•关睢》,是一首有名的情歌。“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中主人公热恋着一位在河边采荇菜的姑娘,为了她,长夜无眠,辗转反侧,作者用“关关睢鸠,在河之洲”作为比兴,营造了河边爱情的美好意境。著名的《郑风•溱洧》生动描述了郑国青年男女在溱、洧河畔,相伴游春的情景:“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一对爱侣手持香草,游春河边,并以芍药花相赠,以表爱慕之情,宛如一幅美妙的工笔长卷。“河边爱情”在《诗经》中成了一种模式。《秦风•蒹葭》唱出了在河边对远方的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恋情:“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全诗三章都用秋景起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凄凄,白露未稀”,“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只换少许字词,反复咏唱,把一片水乡清秋的景物与委婉惆怅的相思之情交织在一起,渲染了全诗的气氛。
为什么总是“柔情似水”,莫非有水的地方都酝酿着爱?
青石桥墩前锐后丰,屹立在水中。溪水经过桥墩分流时,在桥墩的锐处溅起了极细水花,如布满青苔的驳船镶上一道银边。
我们手提相机和三脚架走上廊桥。
第二间廊亭里,二位男女青年正在作油画写生,交谈中,得知他们是九江高专艺术系的学生。他们的画还太嫩,实在不敢恭维。秋风的吹拂下,男青年的风衣时而撩起;飘进的细雨,滋润着女青年的脸庞,在黑亮的发梢上凝下一片露珠,从他们传递的眼波来看,分明是一对情侣,他们沉湎在艺术中,还是为恋情而陶醉?起码,目前他们在感情上还没有遇到阻隔。
第四间廊亭里就截然不同了。在廊亭的木凳上,紧紧依偎着一对恋人,没有人知道他们在这里坐了多久,飞扬的苦雨早已将他们的头发、衣服淋湿。从他们的衣着来看,是仍很困窘的农村青年。但是,他们并不因为我们的到来而害羞,毫不介意的程度甚至超过了都市青年。男青年双臂环绕着那一位的肩和腰肢,脸上没有一丝笑容,眼睛没有热情的亮光,倒是眉间嘴角挂着愁苦。女青年的头深深埋在男的怀里,看不清楚,象是在无声地哭泣。
婺源县委宣传部的陪同人员说,“这是一对苦恋。”我们的同伴想提起相机来一张,我按住他:“让他们长相依吧,不要惊动这对苦鸳鸯。”
三
我在第五间廊亭木凳上坐下来换胶卷。不知为什么,我最先想起了那个异国的以廊桥命名的故事中的画面:
弗郎西斯卡把车开出小巷,向右转到县公路上。
罗斯曼桥一片漆黑。不过杰克先跳下去在前面探路,她从卡车里拿出一个手电,把纸条用大头针钉在桥左边入口处,然后回家。
……
罗伯特•金凯扶稳三脚架,跑上岸去,身后的阳光迅速追上来。那张纸整整齐齐别在桥上,把它撕下来连大头针一起放进背心的袋里。
他掏出来,打开读,“当白蛾子张开翅膀时,如果你还想吃晚饭,今晚你事毕之后可以过来,什么时候都行。”
勇敢的追求和罗斯曼桥的情调一道酿造了这个当代的爱情故事。在这里矛盾对立的终结主要不是人性与伦理的抗争,而是情感的砝码导致了情意缠绵的四天与魂牵梦绕的终生的对比,其实这并不是一场悲剧,让人感到震撼的是真实地展开的心灵的历程。河水与爱情的关联原出自诗人的比兴,但自然而然却形成了一种本质的情结,河象征着爱的多情,但河又似乎标志着一种阻隔。这样,桥,廊桥,木桥、石桥、曲桥乃至用心灵和生命铸造的桥,就代表了冲破阻隔、联结情缘的希望。
忽然,一阵如泣如诉的旋律,在廊桥里响起,回荡在秋风扬波的水面。那是同伴用袖珍录音机放起了西崎崇子演奏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国古代封建礼教的压迫,是爱情悲剧形成的主要原因。千百年来,梁山伯与祝英台一直是人民中间流传最为广泛的动人传说。音乐委婉地起伏着,象是在惋惜,又象是在叹息。梁山伯与祝英台一直是人民中间流传最为广泛的动人传说。音乐委婉地起伏着,象是在惋惜,又象是在叹息。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相送情深意切……携手难度的独木桥,成了他们爱情悲剧结局的暗示。最终,象征扼杀纯真爱情的封建势力拆除了梁祝心灵的桥,山伯含悲病逝,英台投坟徇情,一对情侣死后双双化为彩蝶翩翩起舞,自由飞翔。
小提琴的旋律变得柔美迷人,仿佛把人们带进了幻想的神话境界。苏轼曾经这样深情颂梅:“玉雪为骨冰为魂”。我想,如果人有精魂,那么比翼双飞的彩蝶就是梁祝的不朽精魂。爱情是人类社会共同的文明与艺术的永恒主题,因此,西崎崇子这位日本女演奏家才能对中国的爱情悲剧理解得如此深刻透彻。
在中国古代另一个凄切感人的神话故事中,牛郎织女被王母娘娘抛出银河拆散,阻隔了夫妻,拆散了母子。人们在夜里看见银河两岸的织女星和牵牛星,无不感叹和同情,于是便赋予了夫妻携母子团圆的七夕,用心灵的祈祷为他们在七夕架起横跨银河的鹊桥。
“星桥鹊架,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李清照与赵明诚离居时,望着银河,望着银河边的云月,怎能不联想起七夕和鹊桥,寄托自己的离愁别情呢?
四
小溪上游的天幕,不经意间变得亮多了。细雨停了,秋风也不再吹来过份的凉意。
猎奇的“牛仔”们来到了桥的这一端,频频举起相机“咔嚓”,“咔嚓”。
桥下码头边,一位洗衣的姑娘抬起头来,清丽单纯的眼睛闪了一下。
涉世之初的姑娘也许想不到河与桥尤其是廊桥会和人生联系得这么紧。冥冥之中,谁又能解释,陆游和唐婉为什么错在沈园的曲桥上含泪重逢?白娘子与许仙为什么要安排在断桥相会?艾玛与那位年轻军官为什么会魂断蓝桥?无论中外,无论古今,哀婉的爱情悲剧多与桥联在一起。
天色不早,我们必须赶回婺源县城。重新走过第四廊亭时,那对“苦恋”依然紧紧依偎,依然旁若无人。我对婺源陪同的人说,这座桥应取名为“相思桥”。我建议在古镇廊桥的旁边设立一个古代爱情博物馆,征集书画诗词。为故事中的主人翁设立蜡像,让婺源的旅游增添新的色彩。
但是,他们告诉我,这座桥有一个极其璀璨辉煌的名字,叫“彩虹桥”。据说这座桥落成之日,彩虹悬于蓝天,碧溪倒映彩虹、廊桥,天上地下水中,美不胜收。因而袭唐诗“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而名“彩虹桥”。
我回头望了一眼,愿彩虹桥能给天下所有的“苦恋”以庇护。
别了,廊桥,“牛仔”还要去远方,还要去浪迹天涯……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cntgol.com/Announcement/2013/0326/1838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