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原创速递 苏州:同里老镇长忆古园百年沧桑(图)

苏州:同里老镇长忆古园百年沧桑(图)

  “口述退思园”首入园林档案  

  

    蒋鉴清老人现场回忆当年修复退思园时的情景
 

  国家旅游地理 江苏苏州5月6日讯 记者邵群

  作为典型例证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的9座苏州古典园林中,距古城约18公里的同里退思园,是资料保存偏少的一个。这座具有晚清江南园林建筑风格的百年古园曾历经劫难,文革时遭到严重破坏,后于1982年开始动工修建,并于1984年对外开放。近日,苏州园林档案馆专程寻访当年任退思园修建办主任、同里镇副镇长的蒋鉴清老人,启动填补馆藏空白的、苏州园林首件“口述退思园”档案的制作。并希望从老人对修复过程点滴细节的回忆中,寻觅这座名园一个世纪以来的沧桑印迹……
 

  收租米的粮仓改建“桂花厅”

  蒋鉴清老人回忆,文革期间,退思园建筑被毁,湖石被碎,匾额楹联无存,百岁细叶罗汉松被锯,垃圾填满园内池塘。“当时,“退思草堂”曾是吴江晶体管一厂化学品仓库,部分建筑是工厂金工、木工车间,园内有职工食堂、宿舍、托儿所、校办厂,还曾用作镇办公场所。”
 

  面目全非的退思园,文字记载很少,又没有旧图纸可参照,当时如何做到“修旧如旧”的呢?蒋鉴清告诉记者,当时,一方面多次请来当地老年人、知情人开座谈会,大家一起回忆园内建筑的原式样,一方面在当地群众中搜集在退思园拍的旧照,寻找蛛丝马迹,一方面按墙基的走向画出图纸,交相关部门审核、修改。修复时,“退思草堂”建筑屋架还算完整,没有落架,堂内20多根廊柱中,烂脚的多达十七、八根,必须全部更换。园内建筑门窗已全无,施工人员仿本镇老宅清代门窗式样制作,历时半年之久。蒋鉴清说,园内的九曲围廊当时已塌,但它的基架还在,工匠根据基架走向和墙上残留的痕迹,琢磨出建筑高度、构件尺寸,实地放图样。其中,代表性景点“闹红一舸”就是靠这个办法成功重建的。
 

  退思园“桂花厅”所在地,原是任家收租米的一处粮仓,当时已破旧不堪。蒋鉴清说,“园内已有春、夏、冬三景,分别为坐春望月楼、菰雨生凉、岁寒居,单单缺一个秋景,于是专家建议,把这个旧粮仓改建成‘桂花厅’,取名‘天香秋满’。后来就造了坐南朝北五开间,这就是被称作园中园的‘桂花厅’。”他回忆,当时也有人坚持要恢复粮仓,后经省文保专家审核和修定,方案最终被通过。“就是这样一个锦上添花之笔,为退思园补上了一个‘秋景’。”
 

  当时,为确保修复工程的质量,蒋鉴清还多次组织木工、泥工、漆工,到苏州拙政园、狮子林、网师园等,观摩园林的建筑结构、家具摆设,让大家边学边做。
 

  修复后的古园拍了100多部影视片

  退思园占地仅0.65公顷,始建于光绪十一至十三年(公元1885-1887年),晚清江南园林建筑特点鲜明,是落职还乡的同里人任兰生,花了十万两银子建造的。园子以池为中心,四周亭台楼阁、廊舫桥榭、厅堂房轩均贴水而筑,仿佛浮于水上,故以“贴水园”闻名。
 

  蒋鉴清介绍,退思园分为厅堂、住宅、庭院、花园几部分,东西横向而建。其中,花园叫做退思园,住宅部分是不是也叫退思园,还是像旧时大户人家的住宅一样,另有一个“堂名”呢?“大厅里的匾尤其要慎重,不好随便挂上去,我们问了当地许多老人,大家都回忆不起来。”
 

  直到2000年,任兰生的孙子携夫人、女儿、女婿一起来到同里。蒋鉴清提出这个疑问时,没料到老先生竟也记不起来,他表示,家里不少上了年纪的亲戚小时候在园子里住过,回去后再问问他们。后来,老先生有了回音,“大厅里的匾上写的是‘荫馀堂’三个字,是祖宗积德,子孙兴旺发达的意思,这块匾是在办学堂时摘下来的。”蒋鉴清说,“我当时就对老先生说,能不能写一封亲笔信来,这样有根有据,人家不会有异议。他当即应允,很快寄来了一封挂号信。”

  修复后的退思园,成了小镇里的一颗璀璨明珠,有力带动了当地旅游经济、市政建设等的迅猛发展。从《鬼妹》、《绣花女传奇》、
《黑匣喋血记》、《包氏父子》、《风月》等影片,到《红楼梦》、《林冲》、《范仲淹》、《孙武出山》、《话说运河》、《家春秋》等电视片等,修复后的这座古园已经拍了100多部影视片。蒋鉴清如数家珍,“陈凯歌、巩俐、张国荣等一批影视界名人相继来过这里。最忙的时候,有几个剧组同时进驻,世界各地的媒体也纷纷报道,退思园、同里镇名气越来越响。”
 

  1984年元旦,退思园花园部分对外开放。蒋鉴清回忆,当年售票量以万计,当时门票卖一角钱,主要用于解决维修资金、日常保洁、退休工人管理等。后来门票卖二角、二元。有剧组进来拍摄,双方签合同约法三章,不准随便钉钉子、不准改建园内设施等。/ 姑苏晚报

文章来源:http://www.cntgol.com/Announcement/2013/0506/1940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