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理荟萃 安徽绩溪:“三字经”唱出了洁净山村
安徽绩溪:“三字经”唱出了洁净山村
国家旅游地理 安徽宣城6月10日讯(记者 金婷婷 齐雯雯)“乡亲们,请牢记,治环境,顺民心;门和窗,要干净,房前后,是脸面;柴和草,要放好,有杂草,要清除……”这是绩溪县瀛洲镇仁里村朗朗上口的“卫生保洁三字经”。
在仁里村的思诚小学的围墙上,“卫生保洁三字经”格外令人注目:用徽州古村落特有的黑白两色勾勒,犹如一幅徽风古画在墙面上徐徐展开,宽有2.2米、长有17.5米。
仁里村始建于南北朝梁大同五年的千年古村,是保存得比较完好的古徽派村落。作为颇具旅游资源的生态古村落,然而,以前村里的环境卫生情况并没有达到旅游景区该有的高水平:村里纸屑、包装袋等垃圾到处可见;村民的老房子多年没有清理,显得脏乱;木柴、杂物被村民堆在了道路上……
“以往也有过卫生宣传的小标语,张贴在村里的主干道上,跟全村徽州风格不符。”说起这首三字经的创作,瀛洲镇副镇长冯瑞红这样说。“村里以前就有祖训程式三字经教育子弟为人处世,我们就想到创立一个卫生保洁三字经。”
“卫生保洁三字经”总结了美好乡村建设垃圾治理中发现的问题,用通俗易懂的口吻,让环境卫生保洁文化耳熟能详,切实使“共建美好乡村、共享美好生活”的理念入脑入心。“柴和草,要放好,有杂草,要清除”针对的是在街道两旁乱堆柴垛现象;“鸡鸭狗,要圈养,公路上,别晒场”则是劝告百姓不要让家禽乱跑,随意晒场;“运材料,有计划,用完了,再去拉”主要反映当前一些农户修房材料乱占道的情况。除了卫生细节方面的提醒,三字经对劝导对象也进行了细分,主要为老百姓、党员、小朋友和领导干部四大类。例如“党员们,要带头,做不好,要检讨”这一段主要是要求党员发挥模范先锋岗的作用。
2011年8月,“卫生保洁三字经”正式在全村推广以来,逐渐深入人心。70多岁的章平波老人家的大门就正对着张贴“卫生保洁三字经”的墙面。走进她家,记者看到,典型的徽派堂屋被收拾得整洁干净,阳光从高高的天井照射进来,小孙女趴在堂屋中的桌上写着作业。“以前,这墙角都堆满了杂物,现在粉刷干净了,又张贴了保洁三字经,干净清爽多了!村民来来回回都能看到上面的内容,简单易懂。”章平波说。小孙女正在思诚小学读书,老师也教了他们保洁三字经,看到别人扔垃圾,小姑娘总会上前劝阻说,“不能扔到地上哦,三字经上有讲。”
在冯瑞红眼里,三字经起到的是宣传的作用,全村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的建立才是村容整洁的基础。如今,村里修筑了8个垃圾池,并购置了70个垃圾桶和9辆保洁清运车,并建成了宣城市第一家日处理生活污水50吨的人工湿地集中处理污水站。设立环境卫生党员先锋岗,制定了环境卫生检查评比制度,实现了垃圾“户集、村收、镇处理”一体化处理。村集体每年投入5万余元,聘用了9名保洁员进行保洁。
“卫生保洁三字经”不仅张贴到了墙上,更是深入了人心。不久前,思诚小学用这首“卫生保洁三字经”编排了一个儿童舞蹈节目,在全镇美好乡村文艺汇演中,取得了好名次。不仅如此,“卫生保洁三字经”还“唱”出了仁里村,在瀛洲镇流传。冯瑞红说,不仅仁里三分之二的小学生都会诵读,由于效果好,这首三字经在全镇都做了推广,各地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了重新编排。
仁里村的“卫生保洁三字经”,是新农村建设与传统文化形式的一次“融合”。这种“融合”,使传统文化形式注入了新农村建设内容,新农村建设内容因有了好形式便产生了好效果:村民文明程度有所提高,村容面貌大幅改善,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而这些积极的变化,也为我们在当前的经济建设和文明创建中开启了思路、提供了启迪:擅用精典的传统形式宣传当前经济文化建设,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宣传形式要在“复古”中创新,村民只有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才能做到耳熟能详、入心入脑、提升素质;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促进了当前工作,可谓一举多得。/宣城日报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cntgol.com/huicui/2013/0610/1991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