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理荟萃 广东南海红卫麻风病康复村里日本女婿(图)
广东南海红卫麻风病康复村里日本女婿(图)
国家旅游地理 广东佛山7月31日讯 原田燎太郎(后排左)和家人在广东南海红卫麻风病康复村里拜访康复老人,他们的到来让老人家非常开心(7月27日摄)。日本志愿者原田燎太郎是华南地区数十个“麻风村”老人们的老朋友。十年前,这名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的高材生就来到中国开始了他的公益历程。
原田燎太郎学生时期的梦想是当一名记者,去消除社会的歧视。为了看一看自己本身是否存在歧视心态,他报名参加了一个日韩义工组织的工作营,第一次来到中国的麻风病康复村。
2002年底,原田燎太郎开始以工作营组织者的身份活跃在广东的麻风病康复村,并开始招募中国志愿者。
2003年8月,首次有中国志愿者参加工作营。2004年一年,他在广东、广西和云南三地共举办了13场工作营。同年8月,由他担任负责人的“家”工作营志愿者协会在广州成立。
截至2012年底,在“家”的倡导下,约11400人次的志愿者在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海南的61个麻风病康复村和19个山区学校开展了共522次工作营,其中逾九成是中国志愿者。
在中国做志愿者,原田燎太郎不仅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还收获了爱情。2005年,他与最早参与工作营的中国志愿者蔡洁珊喜结连理,婚礼就在他们最初相遇相识的“麻风村”——广东潮州“岭后”麻风病康复村举行。2008年,原田和蔡洁珊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他们给孩子取名也为“岭后”。
2012年5月1日起,广州市包括公益慈善组织在内的社会组织,可直接向民政部门申请登记,不用前置审批,也无须找业务主管单位挂靠,社会组织获得“松绑”,“家”的办公室也终于正式在广州注册为民办非企业。
现在,麻风病在中国已基本绝迹,康复者们年事渐高,在不远的将来,麻风村会在中国消失,因此“家”也把工作营的服务形式推广到了一些山区学校。原田说:“即使没有‘麻风村’了,‘家’也会坚持下去,我会留在这里。因为我希望看到更多的年轻人在工作营、在志愿服务中成长起来。” /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原田燎太郎(后排左)和家人在广东南海红卫麻风病康复村里拜访康复老人,他们的到来让老人家非常开心(7月27日摄)。
在广东南海红卫麻风病康复村里,原田燎太郎(右)为麻风病康复老人林钧泉翻译一封来自日本的信件,邀请老人将书画作品送去日本展览(7月27日摄)。
在广东南海红卫麻风病康复村林钧泉老人家里,原田燎太郎为喜欢画画的大女儿岭后(左)展示麻风病康复老人林钧泉的书画作品(7月27日摄)。
在广东南海红卫麻风病康复村里,“家”工作营的志愿者们在一字一句地教康复老人合唱团演唱歌曲(7月27日摄)。原田燎太郎十年的坚持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参与“麻风村”志愿服务。
原田燎太郎和妻子蔡洁珊带着两个孩子走在广东南海红卫麻风病康复村里,这里的一切都是他们非常熟悉的(7月27日摄)。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cntgol.com/huicui/2013/0731/2060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