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秘境探踪古今在线考古发现 金华汤溪镇有座大墓 他们世世代代守住祖先400年

金华汤溪镇有座大墓 他们世世代代守住祖先400年

  81岁的胡如英和妻子刘美琴,一辈子没有走出过汤溪镇,没有离开过那座墓一步。

  墓,背靠金华很有名的九峰山。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郑嘉励和考古队在九峰山下发掘九峰禅院遗址,考察周边遗迹时,经过了这座墓。

  山紧紧环抱着它,山坡挤压得非常厉害,如果不是守墓人用几根粗壮的竹竿顶住了墓体,墓早就倒了。

  墓碑上的字也渐渐风化——凑近,拨开碑上漫过的几根绿草,手指抵着,才能艰难辨认:皇明诰赠鸿胪正卿安定郡七世祖考亘七十六府君胡公……

  长期从事浙江地区宋元考古,郑嘉励自然敏感——墓碑上有“嘉靖”二字,这是一座距今400多年的明代家族墓,墓地规模很大,墓体保存完整。毫无疑问,近500年来,这个胡家一定有一支子孙在这里守墓,否则,这座墓葬早就被盗了好多遍,或许早已消失。

  就在胡公墓的旁边,60米处,有一间三层楼的小洋房。门被敲开,老人咿咿呀呀一口汤溪土话,突然,他小跑着回屋,拿出身份证、市民卡、老人证,点着上面的字眼:胡如英,这就是他的名字。

  世代离村索居

  只为守着祖先

  墓里的人,是胡如英的“太公”。

  但他并不清楚,太公跟他之间,究竟隔了多少代人。他只知道,太公是明代的。

  没关系。模糊、遥远,都没关系,只要这是我们的太公,是我们的祖先就可以了。

  胡家独门独户,离最近的村庄也有4公里左右。自胡如英记事起,就住在这里了。房子直到1995年才通电,至今没有通水,全靠自己打井70多米,才有水用。

  胡家人的守,近乎于一种,死守。

  胡如英的儿子胡益源跟我们聊了很久——

  父亲年轻的时候,身强力壮,相貌很好,个子1米74,叔伯也有1米8多。但一听是守墓的,住在这么荒山野岭的地方,没人肯嫁。

  母亲16岁时嫁过来,这里苦归苦,有山又有地,起码有饭吃。她比我父亲小了14岁。

  奶奶常对爸爸和我说,你们要在这里好好守墓,至少不会饿死,我们住在这里,守墓,放牛,放羊。

  我听父亲说,我们早年的房子着火了,盖了个茅草铺,又着火,再盖,又着火。我出生的第十天,房子全烧光了,一贫如洗。

  上世纪90年代,镇里要搞旅游开发,希望这里不要再造房子,跟我父亲说,你随便选一个地方。我父亲说,为了守墓,我们房子要造在这里。

  每年都有盗墓贼

  对陌生人非常敏感

  胡如英每天都会到坟头走一圈,哪怕隔壁村有亲戚朋友结婚,也是到一下子,马上就回家了。

  胡家人对陌生的外乡人非常敏感,“以前一看到田里有穿着白衬衫的走过去,我爸耕田耕了一半,都会跑回来,非常敏感。”胡益源说。

  就像郑嘉励第一次来,被老爷子严防死守。

  家里的狗也经常被毒死,这是盗墓贼来的前兆。

  晚上,常常会有人说着不标准的普通话上门,“老乡,我今天过来是要盗墓的,你睡在里面,不许动。”

  每年到了下半年,盗墓贼总要光顾胡公墓两三次。胡益源还记得最惊险的那一次——

  2007年3月4日,晚上。

  有个村民,棉花弹得很好,白天去人家里弹,吃了晚饭再回家。那晚,他骑着一辆自行车,前面就是我家了。老远,他就听到很响的声音,像是我父母在吵架。

  这太奇怪了吧。他就打算去看下,也劝劝。

  那时,这里还是机耕路,高高低低,自行车一路过去,镗镗镗,发出很大的声响。

  “有人来了!”他看到我家门口,几个人影晃过,迅速跑了。

  再一看,我父母被绳子绑在了家门口的铁环上,嘴里塞着手套。刚才听到的争吵,是他们拼死挣扎的声音。

  我妈喘着粗气,说有八九个人,都是外地人。

  大家赶紧跑到旁边的墓地,正中间的那个墓,从上方被挖开了,砍刀、锄头还留在现场。一块墓志被挖了出来,但盗墓贼不识,扔在一边。这是墓主的儿子亲自为父亲写的墓志。

  因为发现得早,没有其他损失。报警之后,人们又把墓志回填,完好如初。

  第二天,妈妈拿着自家的鸡蛋去那位村民家,谢谢他。

  这不是最后一代

  胡家后人有话说

  饭桌子就摆在宽敞的客厅,屋里有些暗。

  我们准备回考古队工地吃饭,一转头,刘美琴居然烧好了一桌菜,油豆腐、香干肉丝,拼命留我们吃饭。

  胡益源非常认真:你们一定要在这里吃饭,这是我爸爸妈妈的心意。

  胡益源今年40岁,是5个孩子里最小的,在金华工作。哥哥做厨师20多年。他还有三个姐姐,大姐三姐在杭州工作,二姐在金华的厂里上班。

  5个孩子的生活,安安稳稳,踏踏实实。

  看到这里,很多人也许会生出这样的慨叹:这就是最后一代守墓人了,这是一个时代的自然选择。

  但饭桌前一坐下来,胡益源的心好像打开了:如果这么说,我有点委屈。

  这是胡益源心里的话——

  虽然一个时代过去了,但文化还是要传承下去。我现在是在外面工作,不等于我永远在外面,对不对?

  我每周末都会回来,每次都会绕着山路走一圈,看一下墓。平常我爸也都是这样的,日积月累。

  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寒冬腊月,三更半夜,狗汪汪叫,我也会拿着铁棍出门。

  我哥为了(守墓)这种事,以前被蝮蛇咬过。我有个堂姑,现在身上还有狼咬过的伤疤。你说我有什么样的毅力或精神,这就是家族里来的。

  我奶奶告诉我,你做不到光宗耀祖,但你要让祖宗发扬光大。我默默无闻,什么都没有,我就要以祖宗为自己的仰望目标,我要守护他,发扬祖宗留下的文化状态。至少不能让下一代不知道这里有人守墓了。

  我女儿今年7岁,每个周末,她基本都会跟我回来,会去墓地。孩子太小,还不是很懂。我跟她说,这是我们的祖先,你要拿来爱的,就像爸爸爱你,你爱爸爸一样。她就双手放在地上拜拜,那时候才四五岁。幼儿园里,老师问她,小朋友,你是哪里人?她会非常自豪:我是九峰山人。

#p#分页标题#e#

  后话:回去后,郑嘉励在自己的公号上,发表过一篇《守墓人》,讲述了胡如英一家的故事。几天后,他在留言中发现这么一条:我是胡如英的小儿媳,我公婆年岁已高仍初心未改,我丈夫很支持父母,说退休后他也要回去坚守那份守墓的责任。

文章来源:http://fam.cntgol.com/gjzx/2018/1115/20796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