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速递 海南三亚:童年我听到的崖州摇侬歌(图)
海南三亚:童年我听到的崖州摇侬歌(图)
国家旅游地理 海南三亚10月27日讯(文/呆子先生)我听过西方人《摇篮曲》唱道:“睡觉吧,我的宝贝,小蜜蜂已经休息,小鸟儿也已回巢,花园里多么安稳。月亮在天上微笑,一片银光多美丽,透过窗户照着你,睡觉吧,我的宝贝,快睡,快睡!” 这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作曲者据说是莫扎特,音乐充满无限的温存和抚爱。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是通过强弱拍节奏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摆动的形象的。这也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曲调温柔美丽,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亲切祝愿:“晚上好,夜里好,玫瑰花、丁香花都已闭上眼,你也快睡觉。到明天,大清早,又是会说会跳。晚上好,夜里好,天使在守卫你,睡吧,圣婴树会在梦里出现。睡得香,睡得甜,你会梦见乐园。”
这是西方优秀的摇篮曲。
我们崖州的摇篮曲呢,也是优秀的、有趣味性的,比起西方人《摇篮曲》来并不逊色。崖州摇篮曲是摇孩子睡觉的歌,是儿童入睡的音乐。每个崖州人儿时都是从躺在摇篮中给摇长大的。摇摇篮的当然是他的奶奶或是妈妈或是姐姐。崖州摇篮曲,又称摇侬歌,原是母亲抚慰小儿入睡的歌曲,通常都很简短。旋律轻柔甜美,节奏则带摇篮的动荡感。演唱者一般为女性。
我儿时,常常听到邻居女人唱着崖州摇篮歌,声调低而沉长,甜美,极好听,好像拂面的春风一样,催人入睡。在九所、乐东地区女人们唱着摇篮歌是:
行喔秧呀行喔秧,砍竹做笼饲鹦哥;
饲只鹦哥给侬玩,砍竹做笼大功劳。
嗬,恶嗬,破竹做笼饲鹦哥
飞去鹦哥不飞回,破竹做笼不功劳。
隆乒乓呀!隆乒乓,上岭砍柴来刻公;
刻个木公给侬玩,公是木头勿拜崇。
这两首民歌说的都是关于小童的玩具——鹦哥、木公。为小童的好奇心,母亲“破竹做笼饲鹦哥”让鹦哥鸟与小童玩耍,做妈妈的很高兴,谁知鹦哥鸟飞去不飞回,妈妈的工作徒劳。第二首民歌说母亲上岭砍柴刻木公给侬玩。在妈妈的思想观念里,木公是庙宇里的神像,是信众焚香敬奉的,妈妈给侬刻个木公是供侬随便玩,侬尽情地玩吧。表达了对小童疼爱。但我常常听见崖州的摇侬歌是:
摇侬样,
公宅庭前种苞蕉,
公种苞蕉侬种桔,
苞蕉又甜桔又凉。
这首歌多为老太婆所唱,说的都是公(爷爷)与孙子共同绿化家园:“公种苞蕉侬种桔”丰收在望之情。小时候,在家乡——罗马村,我的邻居有个比我长两岁的姐姐,摇着摇篮中的弟弟唱摇侬歌非常好听。其歌词是:
我母以我嫁长山,又得椰子炒西瓜;
又得黑豆来煮粥,又得豆条来破饭。
这首歌反映长山村(今三亚市梅东东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盛产椰子、西瓜、黑豆,是女子远嫁的好去处。我听了倍感亲切,因为我家族里有个从长山村嫁来奶奶,叫长山妈。她常常给我耐耐糖吃,夸我聪明啊,至今依稀记得她的模样,是个高瘦的女人。这首歌当是嫁来长山村的媳妇所作,夸她嫁去好地方,是她初作母亲摇着摇篮中的宝宝时所唱的摇侬歌。这首歌至今一直在崖州地区传唱,家喻户晓。
我还听见我邻居的那个姐姐唱的摇侬歌:
唱条歌儿给侬听,侬你勿哭勿做样;
掩娘上山钩竹笋,侬你勿哭待姐摇。
侬你勿哭暗静静,勿做母娘回来骂;
母娘做工换米煮,日出苦劳到半夜。
侬你勿哭暗静静,勿做猫儿咪咪咧;
摇侬轻轻静静睡,卧睡深眠免姐摇。
这首歌是邻居姐姐随口所唱的口前歌,诉说家庭贫寒,母娘在外讨生活,用“母娘回来骂、猫儿咪咪吓唬”劝慰儿入睡之歌,十分有趣。我喜欢邻居姐姐的这首歌,每当她唱起这歌的时候,我都要为她舞蹈欢呼。记得那时我两岁,光着屁股坐在地上观看蚂蚁打仗,忽然长山妈来到我的身边,她手中端着一个碗,叫我在碗里拉尿,说是小儿尿用来作药制病,正当我朝碗中拉尿时,忽然邻居姐姐唱起这首歌,我便停止拉尿,舞蹈欢呼起来,我那幼小的心灵对民歌是有灵感的。
但是有一首崖州摇侬歌却是一首十分忧伤的叹歌,名叫《日落西山儿哭起》又称《婴失母奶》。我第一次听这首崖州摇侬歌时,那年我十岁,是养鸭归家途中傍晚时分听到的。只听从一间低矮宅里传来低泣、沉长、婉转的声调,唱道:
日落西山儿哭起,以乜都难慰得他;
声声句句母叹母,不母奶头吃欲哭。
声声句句母叹母,父子阳台泪悲哀;
儿搂父怀疑是母,伸手去摸父胸前。
伸手去摸哭欲吃,父与母的不一样;
哥(侬)叹,抱起以饭吃味够,卧放摇篮给父摇。
抱着以饭吃味够,母早亡不身在路;
有传不养当不切,勿用多哭作父愁。
有传不养当不切,欲以乜人携此下;
乜人做得妻当好,慰儿不哭日与夜。
乜人做得妻当好,慰儿不哭抱与哥;
妻你卧在坟墓底,魂魄回寻哥(侬)内否。
魂魄回寻不得见,与我传不与我饲(养);
父母年老风前烛,疼侬都如亲生汝。
……
好歹有你与我安,至今乜丢我孤单;
丢我孤单与小侬,夜间儿哭贴孤寒。
夜间儿哭无母顾,夫在阳台妻阴司;
妻叹,欲以乜人来替你,做乜不转脚回来!
做乜去无话嘱致,父子阳台好惨凄;
儿哭千声欲以母,叫父欲如何操持。
哭叫母娘声接声,儿你孤寒诉谁听;
无奶味以饭糊喂,父又当号替得娘!
听完了这首摇侬歌,我感觉到婴儿不断地哭,父亲跟着哭,深深感动了路上的行人,人人驻足而听,泣涕涟涟。
这首民歌诉说了婴儿出生不久,母亲不幸去世,丢下丈夫与婴儿,婴儿哭奶,其父不知道怎么办,向亡妻诉说苦哀,十分凄凉的故事。首先这首歌怨得深沉、怨得真切、怨得深痛,怨得悲凉,催人泪下,真乃感天地、泣鬼神,无愧为崖州民歌经典之作。其作者无疑是哭奶婴儿之父亲,不则是写不出这种真切感人的情感来的。啊!崖州摇侬歌是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是崖州人的文学。
崖州摇侬歌感受所聆听的音乐,让宝宝在舒适的音乐中获得稳定而愉快的心情,让宝宝享受一个快乐而聪明的童年。崖州摇侬歌有很好的安神、催眠作用,而且还会激发宝宝的无穷想象力,可抚慰婴幼儿的焦躁情绪,让宝宝尽早接触人类文化中最伟大的心灵。
崖州民歌
崖州民歌是起源、流行在古崖州属地的民间歌谣,是以口头传唱和手抄文本流传至今的民歌,是古崖州人民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抒发感情,唱颂美好生活的民歌,是樵夫平民、渔翁百姓之歌。崖州民歌的地域范围很大,东至陵水,西到东方八所都是流行传承地域。北部保亭、五指山市、琼中和乐东等少数民族地区,也盛唱崖州民歌。在整个崖州地域形成了民族共处,文化交融的崖州民歌文化圈。
一种文化的产生,往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时期才能形成。崖州民歌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要认定其产生的年代已难以考证。它产生的地域广,族群大,是方言乡音的产物。唐宋以来,南下崖州的移民不断增多,形成了古崖州的方言乡音,民风民俗。这是产生崖州民歌最基本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基础。依据崖州民歌的乡音特色,其语序畅顺、流畅押韵、歌腔中乡音浓重,歌词具有语言入俗、含蓄幽默,寄意深、含意浓,语中犀利、语含反意等特点。可以断定的是,崖州民歌的源头活水,就是崖州客语方言中的顺口溜。
崖州方言有8种,客语因其族群大,地域广,在崖州历史上成为通用语。军人、迈人、黎族人、回族人都会用客语相互进行交流。崖州人讲话很流畅,又极富地域方言的乡音乐感。常讲崖州人说话如唱歌,笑谈讲话仔,畅言顺口是崖州客语方言的表述特征。乡音顺口溜稍加唱腔就自然成歌。有些人不会唱歌,就以讲话的方式畅述出来,这叫言唱。有些人情感丰富,就用吟诗唱对的方式读出来,这叫读唱。好多人因腔音好,则放开歌喉唱出来,这叫咏唱。言唱和读唱都带有乡音顺口溜的韵味。
崖州民歌是以其产生和流行、传承与发展的地域来命名的民歌,是古崖州乃至琼南地区民间主流文化的产物。自古以来崖州人都把崖州民歌俗称为“歌”。这里“歌”的方言读音与崖州客语方言“瓜”与“官”的读音相同。“歌”的方言表意是民歌,表音就是客语方言的“瓜”或“官”读音。唱崖州民歌时俗言为“笑瓜”、“笑官”。“笑”在俗语环境中就是“唱”。“笑”的动义就是开怀咏唱之意。“摇篮瓜”、“风流瓜”等则是对崖州民歌唱腔、体裁、内容等不同形式的俗语表述。崖州民歌因其语言入俗,乡音浓重,长期来也曾有人称作“土歌”、“山歌”。但真正在百姓中最习惯、最普通的都称为“歌”(读音“瓜”)。用崖州民歌这一名称作为“歌”的美称,是近几十年来的事情。人们为了体现民歌的方言特色、产生地和流行区,以及传承发展的特点,才把其名称定格为崖州民歌。
2004年,由时任三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孙治福,创导成立了三亚市崖州民歌协会,全面开展对崖州民歌的传承与保护,结束了崖州民歌难登大雅之堂的历史。2006年,由文化部报经国务院批准,崖州民歌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开启了崖州民歌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三亚日报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cntgol.com/Announcement/2013/1027/2107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