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理荟萃 [关注文化遗产]江苏无锡:惠山泥人的现实困境(图)
[关注文化遗产]江苏无锡:惠山泥人的现实困境(图)

国家旅游地理 江苏无锡11月25日讯 无锡惠山泥人厂的工艺美术师李妙君在为小团阿福作品上色(11月20日摄)。无锡惠山泥人历史悠久、做工精巧,自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今七年,当地泥人文化的发展传承却似乎撞到一扇“隐形门”。
有“中华老字号”之称的无锡惠山泥人厂是惠山泥人“非遗”项目的指定传承基地。由于质量低劣的“山寨”泥人依靠价格优势冲击市场,惠山泥人厂的正规泥人产品正面临销售困境。而订单稀少的背后,是员工微薄的工资:该厂从事彩绘、压模的一线工人年收入仅有2万元左右。尽管无锡市两度组织“泥人技艺传承大师班”努力保护“非遗”,却有多人在毕业后选择自谋职业,只有大约一半学员进入惠山泥人厂工作。人才是“非遗”传承的灵魂,年轻一代传承人的困惑,也是传统技艺在现代市场环境下的发展之惑。
惠山泥人如何才能摆脱困境,迎来春天?这个问题值得每个关注“非遗”的人思考。 /新华社发(李响 摄)

无锡惠山泥人厂的卖品部内,选购泥人工艺品的游客为数寥寥(11月23日摄)。
在无锡惠山泥人厂,两名“非遗班”的学生随工艺美术师刘琴学习“开相”技艺(11月23日摄)。

无锡惠山泥人厂的彩绘工赵虹在生产车间为作品批量上色(11月21日摄)。

在无锡某景区的工艺品店,店主向游客介绍两款设计相同但品质有差异的泥人商品(11月23日摄)。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cntgol.com/huicui/2013/1125/2122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