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地理荟萃 福建石狮:千年古镇永宁古朴的神韵

福建石狮:千年古镇永宁古朴的神韵

  国家旅游地理 福建泉州12月5日讯(浦争鸣) 这里,是一个尘封的千年古镇;是一座悠悠六百年历史的古卫城;是一条讲不完历史掌故的明清古街;是一家融中西文化的古民居博物馆;是一处正在崛起的海滨旅游胜地……
 

  石狮永宁,地处福建东南沿海。涛声阵阵,岁月洗礼,演绎了这个闽南侨乡昔日的繁华和沧桑巨变。十月下旬,记者随中国地市报采风团来到永宁古镇,领略了这里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东南第一卫城
 

  永宁,是一座600多年前的古卫城,称作永宁卫,建于明朝洪武年间,与当时的天津卫和威海卫并称全国三大卫,是沿海军事重镇。历经百年风雨,这里依然保留不少历史文化古迹。永宁老街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沿着东西走向的中轴线在老街缓步前行,只见狭长幽深,一眼难望到底。4米多宽、1000多米长的老街,全部由青条石铺就。这条古街曾经商贾云集、人烟稠密、物产丰富、生意兴隆。除老街主干道外还有北门街、南门街、水关街、场口街、永进巷等。单老街商铺就有200多间,绸缎布匹、苏广百货、纱灯、扎花、中西药房、典当、油车、磨房、染坊、打铁、铸铜、米行、烟茶、山医星相等等,百技工艺,应有尽有。
 

  明清老街感悟时光
 

  清末富甲一方的商家,莫过于永进、霞源和兴源三个商号。在永宁街,永进开有商行、霞源开有当铺、兴源开有榨油坊兼磨房,且三家都经营船队,从事海上贸易。
 

  踏上光滑的石板路,古老的跫音足下响起。如今沿街林立两旁的商铺早已失去了昔日的喧闹,看不出昔日的富庶与繁忙,但紧闭的木板门背后仿佛隐约传来掌柜们吆喝伙计的声音,以及拨拉算盘的清脆声。这些从明清到民国时期的各种风格与特色的建筑承载浓郁的闽南文化,以凝固的姿态委婉地诉说着一个个传奇、一个个故事:万通号布行日进万金、锦绣如云;兴源号油坊彻夜加工,三只乌槽木船接力运输;永进巷为显富贵曾把红绫一路铺到外高奥,张扬铺张让人瞠目结舌……西门外的“大夫第”主人林品元,于清嘉庆六年诰授的“奉天大夫”。其人能文能商,他渡过海峡,在台湾鹿港建立自己商业王国,是古卫城对台贸易的代表人物。
 

  走过了中亭,来到顶亭观音宫。这座俯瞰鳌城的慈航庙。庙里供奉的却是男像观音,据说在隋朝时就有了,是古卫城最悠久的一处古迹。史学家普遍认为,男相观音系隋代、唐初之文物,中唐之后观音则为女相。
 

  在永宁老街入口处,有一座闽南地区少有的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涉台关系较久远的城隍庙,与古卫城同建于明朝。石狮宣传部领导介绍说,“清朝时,这里的城隍庙信仰随着人口的迁徙带到了台湾,先是分灵到鹿港,后又分灵到台中、台南、嘉仪等地,至今台湾有大大小小上百座城隍庙宇。
 

  缤纷古厝聆听故事
 

  洋楼,是永宁侨乡独特的建筑,它们散布在各个角落。在永宁几十座洋楼中,宁东楼为旅菲同乡会长陈植鱼先生所建。是一个典型的欧陆风格建筑,它在永宁整个洋建筑中并不鹤立鸡群,也非最气派华丽,只因它站得最高处,抗战时期,成为了侵华日寇的指挥部。1940年,日寇登陆永宁,制造了惨绝人寰的“7·16惨案”,它见证了日寇血洗永宁的罪证。
 

  耳闻当年金戈铁马的将士、腰缠万贯的商贾,我们还聆听了永宁历史上一位伟大女性的故事。她就是深明大义、胸怀宽阔的巾帼英雄、郑成功的原配夫人董酉姑,来自沙堤村的她,为成就郑氏在台的大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涛声依旧,卫城带着它深沉古典的传统神韵静卧在时沿之都的石狮市一隅,将以她的古朴恬静姿态、丰盈浓厚的历史积淀再展繁荣与辉煌。
 

  时尚海岸休闲放松
 

  这就是黄金海岸,在古卫城东边,1994年经福建省政府批准而建的旅游天堂。面积130公顷,集饮食、购物、娱乐、休闲于一体,有滨海浴场、民俗商业街、游艇俱乐部、度假酒店、公寓、别墅等。在石狮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更加时尚、更加精美、更加幸福”石狮的号令下,中骏集团投资20亿多,再次重新规划建设,不久将给人们留下最美的视角冲击!/华东旅游报
 

  ■□旅游情报

  ◎推荐游线:
 

  1、卫城访古线:永宁古卫城——镇海公园——城隍庙——慈航庙——霞源古厝——永宁老街——日茂行与大夫第——岑兜贻谋堂
 

  2、山海揽胜线:姑嫂塔——天朝寺——虎岫寺——后杆柄六也亭——红塔湾——观音山——黄金海岸——海洋世界
 

  3、红色观光线:李子芳烈士纪念馆——董云阁烈士故居——永宁宁东楼——外高贻庆楼◎交通指南:永宁交通十分便捷。南距厦门90公里,从厦门机场下飞机,或者下火车后,再上高速公路,经一小时的行程,便来到石狮市区。永宁离石狮市区9公里。
 

  永宁北距泉州市区35公里,在泉州晋江机场下飞机,或晋江动车站下火车,乘汽车30分钟便可抵达永宁。

文章来源:http://www.cntgol.com/huicui/2013/1205/2126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