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秘境探踪战争烟云军事要塞 行走在帕米尔高原上:橄榄绿描绘绿色的诗(图)

行走在帕米尔高原上:橄榄绿描绘绿色的诗(图)

 

国家旅游地理 新疆喀什6月14日讯 在新疆喀什地区举行的红其拉甫边防检查站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模范边防检查站”荣誉称号20周年事迹报告会上,士兵代表孙超讲述自己在高原上工作的经历(6月11日摄)。

在平均海拔4000米、高寒积雪的帕米尔高原,10座叶绿花繁、硕果累累的温室蔬菜大棚静静躺在巍峨的雪山脚下。而书写这些绿意盎然景色的“诗人”名叫孙超,一位在帕米尔高原当了19年兵的普通士兵。

位于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红其拉甫边检站营区后西侧的一个小院里,诞生了帕米尔高原上的第一座地暖式温室大棚。与棚外皑皑白雪、鲜有嫩绿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大棚内黄瓜、辣椒、茄子、西红柿、四季豆等蔬菜整齐排列、旺盛生长,置身其中让人很难想起这是气候恶劣、行路艰险的帕米尔高原。

眼前这座占地面积647平方米的地暖式温室大棚设计者正是红其拉甫边检站战士孙超。这位19年前从河北只身来到帕米尔,如今依然黑黑瘦瘦的质朴小伙被当地塔吉克族群众亲切称呼为“木泰汉”(塔吉克语意为精英、专家),已成为武警边防部队中有名的高原种植专家。

上世纪90年代,帕米尔高原的新鲜蔬菜供应十分匮乏,除了土豆、萝卜、白菜这“老三样”,边检官兵和当地塔吉克族群众几乎见不到其他品种的新鲜蔬菜。“高原种植蔬菜的难点一个是昼夜温差大,再就是风大、紫外线强度高,平原那一套种植方法在帕米尔根本行不通。”为了解决难题,刚入伍两年的孙超与伙伴们用一个月时间在营区填土整地,并用废弃铁窗框焊接起了帕米尔第一座简易蔬菜大棚。此后的五年里,他与被紫外线“烧糊”的菜叶和只开花不结果的秧苗较上了劲——白天就在大棚围着菜转,夜里就在宿舍“啃”技术书籍,一些急需的书籍就让远在河北老家的媳妇买好寄过来。2002年,帕米尔高原上的第一座简易蔬菜大棚终于迎来了丰收的喜悦。

每年的5月份,是孙超最为紧张的时候,帕米尔高原的一场大风或者一场雪,就会让孙超细心呵护的蔬菜毁于一旦。“每年的8、9月份,是我一年中最快乐的时候,这是丰收的季节也是帕米尔景色最美的时候。”

目前,红其拉甫边检站的9座简易蔬菜大棚与2011年投入使用的高原地暖式温室大棚一起,组成了帕米尔高原上这难能可贵的“十亩江南”。万仞冰峰下,边检官兵与塔吉克族群众一起结束了帕米尔高原上吃不上、吃不够新鲜蔬菜的历史。

“我们已经在建设智能温室了,还将引进无土栽培,一切都正在有序进行!”谈起帕米尔高原的种植未来,孙超——这位帕米尔高原上的绿色“诗人”又在书写新的诗篇。新华社记者 赵戈 摄

 

红其拉甫边检站战士孙超在一个蔬菜大棚里进行田间管理(6月10日摄)。

 

红其拉甫边检站战士孙超在一座鸡舍里查看蛋鸡的生长情况(6月10日摄)

 

红其拉甫边检站战士孙超牵着妻子张永慧的手,介绍自己亲手培育的帕米尔高原“十亩江南”(6月10日摄)。每年的春夏两季是孙超最忙的时候,即使孙超休探亲假,也都是在冬季。孙超说,他从来没有看到过妻子穿裙子的样子。为了满足孙超的这个愿望,张永慧特意在高原上穿上了裙子。

 

红其拉甫边检站战士孙超查看黄瓜长势(6月10日摄)。


 

文章来源:http://fam.cntgol.com/zzyy/2015/0614/2181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