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快递地理视野 【国际湿地城市】—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国际湿地城市】—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银川市历史上有“七十二连湖”之称,自秦、汉以来,兴修了秦渠、汉渠、唐渠等水利工程,富庶的引黄灌溉区,孕育了“塞上江南”的自然环境。明、清时期,“月湖夕照”、“汉渠春涨”、“连湖渔歌”、“南塘雨霁”等湖泊景观成为当时西北盛景。银川湖泊棋布,波光荡漾;沟渠纵横,阡陌交错;稻香四溢,鱼跃鸟鸣,秀美的湖光景色融于粗犷的北国风光,不是江南,胜似江南。
银川湿地资源概况
银川湿地位于中国西部干旱地区的宁夏平原,湿地主要分布在黄河冲积平原和洪积冲积平原,分布密度大、范围广,数量多,在西部干旱地区少见。银川湿地类型主要有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库塘渠沟等人工湿地4个类型。根据2010年全区湿地调查数据,全市湿地面积5.31万公顷,其中湖泊湿地0.97万公顷、河流湿地2.17万公顷、沼泽湿地0.43万公顷、库塘人工湿地1.74万公顷。全市有自然湖泊、沼泽湿地近200个,其中面积在100公顷以上的湖泊、沼泽20多个。银川湿地是中国西部以及东亚-澳大利亚鸟类重要的迁徙路线和栖息繁殖地。银川湿地野生鸟类共有239种,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黑鹳、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小鸨、大鸨5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大天鹅等19种;自治区级保护动物24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规定Ⅰ级保护的有1种;Ⅱ级保护的有5种;Ⅲ级保护的有8种。属中日侯鸟保护协定规定保护的有59种;属中澳侯鸟保护协定规定保护的有34种。
银川湿地可持续发展经验
进入21世纪以来,银川市委、政府确立了“生态立市”方略,把湿地保护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着力打造“城在湖中、湖在城中”的“塞上湖城、西北水乡”,擦亮“碧水蓝天,明媚银川”的城市品牌。2011年,在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联合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发起的“寻找中国最美湿地”活动中,银川市湿地管理办公室被评为“保护湿地政府贡献奖”。2017年12月,我国政府提名推荐常熟、海口、常德、东营、银川和哈尔滨等六座城市为第一批《湿地公约》“国际湿地城市”认证,银川市申报的国际湿地城市经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第54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湿地公约2018年10月21—29日在阿联酋迪拜召开的第十三届缔约方大会上公布。不断加大湿地保护管理投入,自2009年以来已累计投入湿地保护工程项目资金约34.5亿元,将湿地管理日常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区、市两级拨付经费350万元左右。近两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入吃紧的严峻形势,银川市委、政府始终坚持在湿地保护上寸土不让,在经费保障上只增不减,目前,银川市区湿地率达到10.65%,湿地保护率达到了78.5%。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结合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的“生态立区”战略部署,当前,银川市正在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大力实施“绿色、高端、和谐、宜居”城市建设,全市湿地保护与利用工作正步入更高层次和水平。
银川湿地是银川市整个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是“塞上湖城”风貌的基本支撑,也是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优势所在。《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和《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6-2010)》中,都把“银川市湖泊、沼泽湿地和黄河河滩湿地”作为全国湿地生态恢复优先工程项目列入。科学编制了《银川市湿地保护规划(2007-2020)》规划和《银川市湿地保护与利用战略规划(2018—2030)》。《规划》突出“塞上湖城”特色,明确城内湖泊湿地以治理、保护为主,加强保护与合理利用,建设湿地公园,形成湖泊湿地与居民生活的和谐统一,实现“湖在城中”的最宜人居环境;城边湖泊湿地以恢复、保护为主,恢复湿地水和植被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合理开展生态旅游,实现“城在湖中”的生态城市目标;城市远郊湿地以自然保护为主。在规划的科学指导下,全市湿地保护力度逐年加大,走出了一条符合银川实际的特色之路。目前,已有5处国家湿地公园、1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6处自治区级湿地公园。
严格执行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相继出台《银川市水资源保护条例》、《关于加强黄河银川段两岸生态保护的决定》、《关于加强爱伊河保护与利用的决定》和《关于加强鸣翠湖等31处湖泊湿地保护的决定》等,为银川市湿地保护提供了法规政策保障。依法划定湿地生态保护红线,对黄河银川段两岸湿地保护区域划定了500米区间的红线,对爱伊河及其连通湖泊湿地保护区域划定了100米区间红线,对鸣翠湖等31处湖泊湿地根据面积的大小,划定了50至100米不等的区间红线,规定除公益项目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保护范围内进行开发建设和经营活动。加大河湖水系监管力度,严肃查处涉河涉湖违规项目,严厉打击湿地保护区域湿地水体污染、非法猎捕湿地野生动物、非法捡拾鸟蛋和破坏水生生物等违法行为,建立湖泊水系管理与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城乡河湖水系长效管护机制。加强湿地水资源管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了湖泊湿地生态补水的水权水指标长效机制,湖泊湿地年均生态补水量约8000万立方米,常年监测鸣翠湖、阅海、艾伊河等重要湿地水质,水体水质控制在Ⅳ类水之上,基本达到了河湖景观水标准。
充分运用报纸、电视、网络、手机等各种媒介,采取多种形式,以世界湿地日、植树节、爱鸟周、世界环境日等为契机,大力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宣传内容的针对性,扩大宣传对象覆盖面。2016年3月,银川广播电视台、银川手机台联合全国82家电视台,在燕鸽湖、海宝湖等湿地公园举行“红嘴鸥和春天的约会”手机视频直播,2017年3月,举办了“红嘴鸥文化节”,与全国的朋友分享鸟与人类和谐共处的美景。银川市湿地博物馆,运用声、光、电、多媒体技术,全方位、多角度地向人们展示湿地的重要作用、历史演变、湿地动植物等。现在,爱护湿地保护湿地正在成为银川市民的自觉行动和良好风尚。
近年来,银川市相继实施了大规模的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项目建设,逐步建立和形成了合理、完整的湿地保护体系。建成了集防洪、排水、生态、景观、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艾伊河工程,连通银川西部6个拦洪库和2个滞洪区,接引银川平原10余条沟道,沿途连接了七子连湖、华雁湖、海宝湖、小西湖和阅海等10余个重要湿地,修复水系32公里,形成水面1700多公顷,成为市区重要的湿地生态带和风景线。永宁县实施完成了灌区排水、泄洪、海子湖扩湖整治、三沙源水库蓄水等西部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系连通工程,水系总面积870公顷,水系连通总长度38公里,其中新增湿地面积420.9公顷。根据自治区建设“黄河金岸”的规划,重点建设了银川黄河湿地公园、银川黄河外滩湿地公园,银川滨河湿地公园,实施了银川市东南水系建设工程和西北部水系整治工程,对鸣翠湖、宝湖、月牙湖、南湖、章子湖、孔雀湖等湖泊、沼泽湿地,实施了扩湖整治、退田(塘)还湿和水系连通等项目建设,保护与恢复湿地面积5000多公顷,新增湿地面积800公顷,恢复湿地植被300多公顷。结合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对南塘湖、流芳园、丽景湖、金波湖等市内小型湖泊进行清淤改造,建成了一批以湖泊、水系为主体景观的公园绿地,为市民营造了舒适的生态空间。
银川湿地面积的扩大和栖息地的恢复,改善了城市的环境质量,形成了一道水不断流、绿不断线、景不断链的湿地生态屏障和“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湿地景观,同时对保护以珍稀鸟类为主的湿地生物多样性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据监测,自2002年以来,银川市区空气湿度从30%提高到了目前的50%。据有关研究资料显示,银川市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每年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达13.03亿元,其中,物种生产价值为5.48亿元,其余依次是调节气候价值、生物多样性价值、休闲娱乐价值、教学科研价值、涵养水源和蓄洪防旱价值、栖息地价值、水源供给价值、净化水质和美化环境价值。在强调生态效益的同时,市委、政府注重发挥湿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大力发展湖泊湿地生态旅游、湿地水生植物种植、湿地水产品养殖和傍水住宅等湿地经济,以湿地资源利用为特征的绿色生态型产业的兴起,成为银川市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news.cntgol.com/dlsy/2019/0416/2210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