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秘境探踪古今在线考古发现 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 一起看看长达83年的考古秘事
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 一起看看长达83年的考古秘事
7月的掌声与欢呼,属于浙江良渚。 6日,在阿塞拜疆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通过决议,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申遗成功,良渚古城遗址向全世界提供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印证了五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史前社会稻作农业发展的高度成就。 从发现遗址,到申遗成功,这段史前文明经历风雨,跨越83年考古发掘,灿烂绽放于世界。 这是多么让人骄傲的存在!83载栉风沐雨,一批又一批良渚遗址考古人、保护人接力而行,只为让世界看见良渚。 他们中有发现者,也有守护者,有坚持者,也有传承者。他们殚精竭虑,上下求索,在这片土地上发现与研究、保护与管理,揭示了一个又一个重要遗址,真实完整地存续了历史的记忆、文明的载体。他们为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做出贡献,为建立中国文化自信谱写出华美乐章。
1939年的施昕更 资料图 发现与守护 一段跨越时空的佳话 聆听良渚遗址的前世今生,要从一个“发现者”与一个“守护者”说起。 1936年的开春,繁花开遍杭城,古荡老和山下建造公墓时,发现一些文物。一位在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工作的年轻人参加了这次发掘。 他是“发现者”,名叫施昕更,是个清瘦俊朗的年轻书生。仿佛命中注定一样,细心的他发现,杭州古荡老和山下出土的一件石器在故乡良渚很常见。他灵光一现,想着两者之间是否有些联系。 到了11月,施昕更回家乡,在良渚一个枯涸池底捡得石器数件,又在地面发现许多陶器碎片。他无法舍弃心中的念头,认为这些碎片不可小觑。 12月初,在西湖博物馆的支持下,他开始对良渚遗址进行正式田野考古。至次年3月,通过连续三次进行发掘,获得了大量文物,其中石器和陶器500余件,足足两大筐。 良渚,凝聚着施昕更的一往情深。1937年春,他便写就了上万字的《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遗址初步报告》一书。他在书中详细介绍了发掘经过、收获,还写到:“我们上古的祖先,坚忍的开辟了这广袤的土地,创下了彪炳千秋的文化,我们今日追溯过去,应当如何兢兢业业的延续我们民族的生命与光荣的文化呢?”这本考古报告经历战乱年代得以保留,并流传至今。业界都说,这堪称奇迹。 可以说,施昕更开启了良渚遗址的考古和研究。然而,令人惋惜的是,1939年,年仅28岁的施昕更因为感染猩红热,英年早逝。 如今,在良渚遗址管理所,施昕更之孙施时英继承了爷爷的遗愿,从事着良渚遗址的保护工作。 细算起来,施时英在良渚工作也已有25年,目前担任良渚遗址管理所副所长。他的工作内容不少是琐碎的事,包含保护区的日常巡查,重点遗址的监测,文物保护宣传等,常常需要在外头跑,不比考古一线轻松。“良渚申遗成功,爷爷如果泉下有知,应该也感到开心。爷爷的家国情怀深深影响着我。说来惭愧,虽然比不上爷爷的成就,但我会尽力守护好良渚遗址,不给他丢脸。”施时英说。 岁月悠悠,祖孙俩隔着时空的距离,一个发现,一个守护,谱写出一段良渚遗址考古、保护的佳话。
上世纪80年代,反山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照 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 供图 坚持与传承 良渚考古依然在路上 良渚考古进入“大发现”时期,得从上世纪80年代谈起。 上世纪80年代,牟永抗、王明达等考古学家接过良渚考古发掘接力棒,接连发现了王陵等级的反山遗址以及祭坛和墓地复合的瑶山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玉器,成果十分骄人,证明了良渚“琢玉技术”的高超。用牟永抗的语言来说:“单就玉器而言,在数量、品种或纹饰上均超过全国以往历次发掘所得良渚玉器之总和。而且还发现了许多新器物、新纹饰,成为良渚玉器一次空前大发现。”
良渚遗址古城城墙发掘工作照 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 供图 如今的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那时才刚加入良渚考古发掘,还是个毛头小子。他一头扎到良渚里,直到20年后,在他和同伴们的共同努力下,良渚古城才最终露出面貌。 2007年,考古队员们在良渚遗址经过发掘,确认了占地约2.8平方公里的良渚古城,标志着良渚遗址进入都邑考古新阶段。2009年至2012年,考古队又在外围发现了外郭城,并证实良渚古城有宫殿区、内城和外城三重向心式结构。2015年,还发现了良渚古城外围水利工程,由此证实了良渚古城具有完整都城结构。刘斌说:“尽管辉煌的宫殿已经灰飞烟灭,但一个存在于5300年前到4300年前的古代王国的景象仿佛历历在目。这是一个何等辉煌的古代王国。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现在我们就有证据了。” 为了便于考古研究,2008年到2018年间,刘斌带着考古队员,把工作站搬到了良渚遗址的八角亭。旁人眼中的“荒郊野外”,在考古队员们的眼中却“别有意境”,“工作站一出门就是大莫角山遗址,良渚宫殿区。5000多年前,良渚国王就是在这个小山坡上,俯瞰全城。”刘斌说。 八十年,风雨兼程,对良渚遗址的发掘,就这样一辈又一辈地坚持与传承。而随着良渚考古发掘工作的进展,越来越多的新生力量加入。如今,曾经只有四五个人的良渚考古队已增至二十余人,他们中大部分是80后90后的小年轻。 90后的宋姝于2016年加入考古队,她专攻动物考古,弥补了良渚考古在这一领域的空白。单在2018年,她就发现了41种动物。“研究动物骨骼对探究古人的生活习性有很大的帮助。”宋姝说。 目前,良渚遗址依然有许多秘密待探究。作为传承者,他们带着坚定的信心,继续行走在发掘与研究之路上。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掠影 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 供图 保护与建设 续写中华文明新辉煌 7月,一声木槌落停,清脆之音通过屏幕,跨过山海,传到了全世界人民的耳朵里。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圣地的良渚古城遗址被正式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向全世界展示着它的宏伟、精致。 为这一刻,我们等待了太久,准备了太久。 让世界看见良渚文化,唯有保护好它,才能实现。 1994年,良渚遗址被国家文物局正式列入中国申报《世界遗产名录》预备名单。1996年,良渚遗址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了约近42平方公里的保护范围。 #p#分页标题#e#为了更好保护良渚遗址,2001年,浙江省和杭州市成立组建了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专门出台了管理条例和保护规划,加强良渚遗址的保护力度。”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俊杰说。 近几年,良渚遗址的保护步伐越发有力。2016年下半年以来,在国家、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杭州市余杭区切实履行属地责任,举全区之力推进良渚古城遗址保护和申遗工作。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同时作为余杭区级申遗指挥部,系统推进了文本修编、价值提炼、保护展示、环境整治、文化宣传等工作。 2018年1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推荐“良渚古城遗址”作为中国申报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 接下来的过程几乎是一气呵成。2018年9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委派专家到现场对良渚古城遗址申报项目进行考察评估。11月,良渚古城遗址申遗答疑代表团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巴黎总部进行现场答疑。“2019年1月,根据国际组织要求,又递交了良渚古城遗址申遗的补充材料。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公布良渚古城遗址申报项目的专业评估报告。7月,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对良渚古城遗址申报项目进行审议表决。”张俊杰说。
良渚古城遗址莫角山宫殿区景色 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 供图 83年的文明守护,岁月漫长,成果丰硕,史前文明,清风徐来。穿越千年的良渚文化,正绽放出灿烂耀眼的文明之光。 这文明之光,照拂着每一个你我。申遗成功后,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将正式对外有限开放,网上预约系统将于7月7日上午9点上线,游客可以实名预约1至7天内进行参观。也就是说,游客最早可以在7月8日早上参观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在这片良渚先民们生活过的土地上,河道蜿蜒,满目苍翠,河网分割着田野,其间矗立着座座土丘。大自然静默不言,但这一刻,这里的每一棵树、每一朵云都在向世界述说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故事,续写着中华文明灼灼耀眼的辉煌。 |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fam.cntgol.com/gjzx/2019/0706/22706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