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速递 【发现黔南】福泉穿越千年历史 山灵水秀古韵浓(图)
【发现黔南】福泉穿越千年历史 山灵水秀古韵浓(图)
国家旅游地理 贵州黔南8月23日讯(记者 万棋民摄影报道)这里是十大道教圣地,这里有“北有赵州桥,南有葛镜桥”之称的葛镜桥,这里有“黔中瑰宝”明代古城垣,这里有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的“福泉阳戏”……这里便是贵州黔南的福泉市。
福泉市位于黔南布依族自治州的北边,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福泉春秋时期为且兰古国,秦汉时期是成语夜郎自大中夜郎侯的故土,到今天这座古城已经穿越了2300年的历史。经过千年时光的磨蚀,古城没有消逝在漫长的岁月中,反而经过两千多年历史的积淀,在今天更显古色古香,是我国颇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葛镜造桥矢志不移 造桥30载终成葛镜桥
由豆腐石块建造而成的葛镜桥
葛镜桥建造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当时的平越人葛镜出资建造。当时造桥技术落后,加之洪水等自然因素,葛镜造桥也费尽周折,造桥三次才最终建成葛镜桥。据历史记载,葛镜第一次造桥是在1588年即万历十六年,这一次和之后的造桥因洪水而毁,没有成功。葛镜第三次造桥是在1615年,经过三年的修筑终于在1618年建成。葛镜造桥前后共耗时30年,因积劳成疾,不幸于桥成后次年病逝。
葛镜桥民间又称“豆腐桥”,一说是因为造桥所用石料方正整齐,形如豆腐。另一种说法是在福泉山修道成仙的张三丰外出云游,得知葛镜几次造桥未成,深为他造福百姓、矢志不渝的精神所感动,张三丰为助葛镜造桥,让城里每户人家磨一厢豆腐放在门外,命山神、土地在鸡叫3遍之前将豆腐搬到麻哈江造桥用。一土地偷懒,躲在桥脚学鸡叫,被张三丰发现,一掌将其打在岩壁上,罚他永世守桥。葛镜桥全长51.44米,3孔,大孔高9.61米,桥面宽8.5米,高约30米;三孔跨径分别为25.62米、12.3米和6.26米;三孔拱高分别为9.61米、9.9米和5.02米。工程艰巨,雄伟壮观,“为西南桥梁之冠”。葛镜桥历时数百年,至今仍坚固如初,实为罕见,也有“北有赵州桥、南有葛镜桥”之称。
古城墙凝聚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智慧
古城墙透着历史的沧桑
福泉古城墙是平越卫首任指挥李福于明朝洪武年间建造而成,当时福泉被称为平越,解放后改名福泉。当时为了抵御外敌的侵扰,指挥李福带领万余军民历时3年多的施工,于1385年即洪武洪武十八年建成土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张信接管卫事,改筑石城,于建文三年(1401年)竣工,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最具特色的是小西门水城。小西门水城布局独特,由内城、水城和外城三道城墙构成。水城建造工艺精湛,宏伟壮观,形成“里三层,外三层,城墙围水,水围城墙”的独特风貌,为今贵州一绝,乃全国少有。
福泉古城墙历经多次战争考验,屡毁屡建,饱经沧桑。清咸丰年间,许多城墙建筑毁于兵火。解放初期,东门至北门等处城墙被拆毁,四门城楼早已荡然无存。20世纪80年代以后,政府逐年拨款加以修复,使城墙四门和小西门水城重现,恢复了东门的藜峨楼。现今走在古城墙的上面,虽然墙体大都是现在修缮上去的,但依然能找到古城墙的遗迹,感受古人的筑城智慧。
福泉阳戏:娱人纳吉的傩仪活动
民间老艺人在表演阳戏
福泉阳戏,所谓阳戏是指唱给活着的人听的;也有阴戏,便是唱给死去的人听的。阳戏主要有两种功能,一种是娱乐,另一种便是还愿纳吉,意思是之前向天神祈求的事情实现了,于是便唱起阳戏向天神还愿,同时也向天神祈求吉祥。福泉老艺人在表演阳戏的时候,虽然言语不通,但依然可以感受到阳戏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以及阳戏中所蕴含的民俗文化。
福泉阳戏是面具戏,是中国古代“乡人傩”的一个分支,起源于古老的驱邪役鬼,祈求平安的傩仪活动,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说唱与表演相结合的傩戏。唱词除了驱逐鬼疫的傩仪法事外,还融进了许多娱人纳吉的内容。阳戏又称“五阳花戏”,灯夹戏,戏夹灯,又还阳戏又唱花灯,又耍狮灯。相传是在明朝洪武年间随军从江浙一带传入平越的,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福泉阳戏主要剧目有《楚汉相争》、《萧何追韩信》、《霸王别姬》、《孟姜女》、《桃园三结义》、《二郎锁孽龙》等100余个。唱腔高亢,其中的“傩腔”是独有的曲调,伴奏不用丝弦,全部是锣、鼓、镲等打击乐器。
张三丰在福泉山得道成仙
福泉山上的福泉
福泉山有两大成名之处,一是有一口福泉,福泉市也因此而得名;二便是张三丰曾在此修炼,民间传说张三丰最终在此得道升仙。
福泉山位于福泉市区西南隅,由3座小石山组成,面积20亩,山形奇绝,古迹甚多,有“藜峨道院冠黔南”之誉,是贵州有名的道教圣地。明洪武二十五年间(1392年),武当道派创始人、太极拳开山鼻祖张三丰来到平越,喜观福泉山三山奇秀,气灵境幽,泉水增进,逐于北台吕祖亭前结茅为亭,“昼则闭户静坐,夜则朝礼北斗”。建文元年(1399年),张三丰离开平越,不知所终。民间传说张三丰成“仙”,福泉山由此名声大振。张三丰在福泉山修炼期间,尚存遗迹较多,并沿存至今。山上观阁林立,香火鼎盛,有蜀中十大道场之称。
山上所建的古建筑先后有三清殿、真武殿、玉皇阁、佛院、吕祖亭、礼斗亭、半仙亭、张仙祠、雷祖殿、灵宫殿、朱宫祠、高贞观、祭祠以及钟鼓楼、碑楼、草亭、曲廊、山门等。1998年由福泉市人民政府拨款在福泉山修建 “张三丰碑林”,共刻张山丰遗留的诗词和明清民国文人题咏、名人题辞180通。
福泉是一座千年历史文化名城,历史遗迹丰富,文化积淀深厚,前面所列的仅仅是福泉的一面,要想真正感受福泉古城的历史韵味,发现更多的历史印记,还需亲身前往。
福泉市位于黔南布依族自治州的北边,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福泉春秋时期为且兰古国,秦汉时期是成语夜郎自大中夜郎侯的故土,到今天这座古城已经穿越了2300年的历史。经过千年时光的磨蚀,古城没有消逝在漫长的岁月中,反而经过两千多年历史的积淀,在今天更显古色古香,是我国颇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葛镜造桥矢志不移 造桥30载终成葛镜桥
由豆腐石块建造而成的葛镜桥
葛镜桥建造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当时的平越人葛镜出资建造。当时造桥技术落后,加之洪水等自然因素,葛镜造桥也费尽周折,造桥三次才最终建成葛镜桥。据历史记载,葛镜第一次造桥是在1588年即万历十六年,这一次和之后的造桥因洪水而毁,没有成功。葛镜第三次造桥是在1615年,经过三年的修筑终于在1618年建成。葛镜造桥前后共耗时30年,因积劳成疾,不幸于桥成后次年病逝。
葛镜桥民间又称“豆腐桥”,一说是因为造桥所用石料方正整齐,形如豆腐。另一种说法是在福泉山修道成仙的张三丰外出云游,得知葛镜几次造桥未成,深为他造福百姓、矢志不渝的精神所感动,张三丰为助葛镜造桥,让城里每户人家磨一厢豆腐放在门外,命山神、土地在鸡叫3遍之前将豆腐搬到麻哈江造桥用。一土地偷懒,躲在桥脚学鸡叫,被张三丰发现,一掌将其打在岩壁上,罚他永世守桥。葛镜桥全长51.44米,3孔,大孔高9.61米,桥面宽8.5米,高约30米;三孔跨径分别为25.62米、12.3米和6.26米;三孔拱高分别为9.61米、9.9米和5.02米。工程艰巨,雄伟壮观,“为西南桥梁之冠”。葛镜桥历时数百年,至今仍坚固如初,实为罕见,也有“北有赵州桥、南有葛镜桥”之称。
古城墙凝聚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智慧
古城墙透着历史的沧桑
福泉古城墙是平越卫首任指挥李福于明朝洪武年间建造而成,当时福泉被称为平越,解放后改名福泉。当时为了抵御外敌的侵扰,指挥李福带领万余军民历时3年多的施工,于1385年即洪武洪武十八年建成土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张信接管卫事,改筑石城,于建文三年(1401年)竣工,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最具特色的是小西门水城。小西门水城布局独特,由内城、水城和外城三道城墙构成。水城建造工艺精湛,宏伟壮观,形成“里三层,外三层,城墙围水,水围城墙”的独特风貌,为今贵州一绝,乃全国少有。
福泉古城墙历经多次战争考验,屡毁屡建,饱经沧桑。清咸丰年间,许多城墙建筑毁于兵火。解放初期,东门至北门等处城墙被拆毁,四门城楼早已荡然无存。20世纪80年代以后,政府逐年拨款加以修复,使城墙四门和小西门水城重现,恢复了东门的藜峨楼。现今走在古城墙的上面,虽然墙体大都是现在修缮上去的,但依然能找到古城墙的遗迹,感受古人的筑城智慧。
福泉阳戏:娱人纳吉的傩仪活动
民间老艺人在表演阳戏
福泉阳戏,所谓阳戏是指唱给活着的人听的;也有阴戏,便是唱给死去的人听的。阳戏主要有两种功能,一种是娱乐,另一种便是还愿纳吉,意思是之前向天神祈求的事情实现了,于是便唱起阳戏向天神还愿,同时也向天神祈求吉祥。福泉老艺人在表演阳戏的时候,虽然言语不通,但依然可以感受到阳戏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以及阳戏中所蕴含的民俗文化。
福泉阳戏是面具戏,是中国古代“乡人傩”的一个分支,起源于古老的驱邪役鬼,祈求平安的傩仪活动,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说唱与表演相结合的傩戏。唱词除了驱逐鬼疫的傩仪法事外,还融进了许多娱人纳吉的内容。阳戏又称“五阳花戏”,灯夹戏,戏夹灯,又还阳戏又唱花灯,又耍狮灯。相传是在明朝洪武年间随军从江浙一带传入平越的,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福泉阳戏主要剧目有《楚汉相争》、《萧何追韩信》、《霸王别姬》、《孟姜女》、《桃园三结义》、《二郎锁孽龙》等100余个。唱腔高亢,其中的“傩腔”是独有的曲调,伴奏不用丝弦,全部是锣、鼓、镲等打击乐器。
张三丰在福泉山得道成仙
福泉山上的福泉
福泉山有两大成名之处,一是有一口福泉,福泉市也因此而得名;二便是张三丰曾在此修炼,民间传说张三丰最终在此得道升仙。
福泉山位于福泉市区西南隅,由3座小石山组成,面积20亩,山形奇绝,古迹甚多,有“藜峨道院冠黔南”之誉,是贵州有名的道教圣地。明洪武二十五年间(1392年),武当道派创始人、太极拳开山鼻祖张三丰来到平越,喜观福泉山三山奇秀,气灵境幽,泉水增进,逐于北台吕祖亭前结茅为亭,“昼则闭户静坐,夜则朝礼北斗”。建文元年(1399年),张三丰离开平越,不知所终。民间传说张三丰成“仙”,福泉山由此名声大振。张三丰在福泉山修炼期间,尚存遗迹较多,并沿存至今。山上观阁林立,香火鼎盛,有蜀中十大道场之称。
山上所建的古建筑先后有三清殿、真武殿、玉皇阁、佛院、吕祖亭、礼斗亭、半仙亭、张仙祠、雷祖殿、灵宫殿、朱宫祠、高贞观、祭祠以及钟鼓楼、碑楼、草亭、曲廊、山门等。1998年由福泉市人民政府拨款在福泉山修建 “张三丰碑林”,共刻张山丰遗留的诗词和明清民国文人题咏、名人题辞180通。
福泉是一座千年历史文化名城,历史遗迹丰富,文化积淀深厚,前面所列的仅仅是福泉的一面,要想真正感受福泉古城的历史韵味,发现更多的历史印记,还需亲身前往。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cntgol.com/Announcement/2015/0824/2456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