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快递焦点新闻 建瓯唱曲子:坚守乡音的哼唱
建瓯唱曲子:坚守乡音的哼唱
敲竹鼓、打快板……5月11日,记者走进建瓯市文化馆,几名文艺爱好者正在练习新创作的建瓯唱曲子剧本《万木林的传说》,纯正的唱腔和方言引人驻足倾听。
建瓯唱曲子作为流行于建瓯方言区、用建瓯方言进行演唱的、唯一形态完备的曲艺品种,于2009年被列入福建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过去,唱曲子曾是盲人的谋生手段,建瓯仅存的几位盲人艺人已是耄耋之年,因此,这种地方特色曲艺一度濒临失传。
转机,出现在建瓯文化馆工作人员邹超燕的一次随口哼唱。
从小耳濡目染
邹超燕表演建瓯唱曲子。受访者供图
现年60岁的邹超燕,是土生土长的建瓯人。他出生在一个曲艺之家,父亲是民间艺人。
“小时候,人们生活娱乐少,印象最深的就是父亲带着我和哥哥们去听盲人唱曲子。”邹超燕说,早年,唱曲子在当地非常受百姓欢迎,每逢佛诞庙会或大户人家婚庆寿诞活动都会请盲人艺人来表演;得闲的时候,左邻右舍还会凑份子请艺人就地来一曲。耳濡目染中,曲中的乡音和唱词中的善恶,在邹超燕的心里扎下了根。
“据不完全考证,建瓯唱曲子最早可追溯到唐武德年间,至今有近1400年历史,相传是由宫廷表演传到民间的。”说起唱曲子,邹超燕如数家珍。建瓯唱曲子的演唱形式根据表演时长和内容的不同,有“小段、单本、多本”之分。演唱内容中“劝善”最为多见,演唱曲目多为历史与人物演义,如《说唐》《杨家将》《孟丽君》等。
建瓯唱曲子表演时用到的乐器扁鼓、竹板、竹鼓。东南网记者 陈艳摄
正聊着,邹超燕轻声唱起了《杨明劝妻》。忽然,他觉得缺点什么,转身从办公桌抽屉里取出一只实木扁鼓和一副竹板。“这就是唱曲子的伴奏乐器,结构简单、方便携带。”说着,他即兴表演起来。
那曲中,有建瓯风土人情,有芝城历史故事。扁鼓与竹板默契相和,配上说唱的曲调,形成了富有闽北特色、独一无二的建瓯唱曲子。
无意之中成全
邹超燕(中)等参加第三届福建省曲艺丹桂奖大赛。受访者供图
成年后的邹超燕进入建瓯市文化馆,虽然一直从事曲艺方面的工作,却并非一位专门的唱曲子艺人。由于旧社会时唱曲子皆由盲人乞者表演,普通百姓家不愿孩子学习这门艺术。当时已知的唱曲子艺人也都是些盲人。
2011年,为了迎接福建省第四届曲艺节,老艺人陈彬铨、陈德泉等人根据建瓯历史故事创作了《全城之母》,由建瓯文化馆组织进行排练。
但在排练过程中,盲人艺人的表演局限性也凸显出来。一方面,老艺人们均为盲人,登台有诸多不便,表演时长也很难控制;另一方面,老艺人均年事已高,如何保证他们的出行及演出安全,也成了一个难题。
巧的是,邹超燕当时负责协助演出。无意中,他拿到了《全城之母》的剧本。“我从小听唱曲子长大,后来又在市文化馆从事曲艺工作,常听老艺人演唱。拿着本子,我就凭感觉哼了起来。”回想当时的情景,邹超燕说,自己和唱曲子真的是“有缘”。
邹超燕(左起第四位)与吕万春为学生们表演。受访者供图
连续唱了几段后,邹超燕心想“呀,这我会啊!”同事们听他唱得有模有样,大胆提出,由他作为代表参加演出的想法。本就对唱曲子有着浓厚兴趣的邹超燕欣然应允了,正式开始学习唱曲子。为了尽快掌握技巧,他先后拜师唱曲子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德泉和吕万春,希望从他们那里学到最正统的唱腔。
“馆长让我赶紧学起来参加曲艺节,当时真是时间紧,任务重。”邹超燕咬着牙逼自己快点学会。为了练好唱调唱腔,他常把自己关在卫生间,没日没夜地练习。“大夏天厕所又闷又热,经常练得大汗淋漓。”邹超燕说。
但摆在他面前最大的困难,并不是学艺的劳累,而是周围人异样的眼光。
“唱曲子是瞎子的事,你做这个干嘛?”“唱的东西听不懂,一点意思也没有,你也学?”……自邹超燕决定学习唱曲子以来,这样的反对声、嘲讽声不绝于耳。但他并未因此言弃:“唱曲子是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有重要的历史和语言价值。我不仅要学会,还要尽我所能,把建瓯的曲艺项目传承下去!”
终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坚持,邹超燕习得了其中精髓,成为了唱曲子的一把好手,并用亲身行动回应了质疑:2012年,由他领衔表演的建瓯唱曲子《全城之母》首次登台便轰动芝城,在省第四届曲艺节上获得节目三等奖。他表演的《杨明劝妻》,则获得省首届“丹桂奖”曲艺(电视)大赛业余组表演奖三等奖。
2017年,邹超燕被评为南平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建瓯唱曲子代表性传承人。
旧瓶装进新酒
邹超燕为小学生们授课。受访者供图
正如邹超燕所说,唱曲子的传承需要“后继有人”。但随着时代变迁,唱曲子也遇到了与许多非遗项目相同的困境——没人看、没人学。这让身为传承人的他有些坐不住了。
近年来,邹超燕除了勤于练习外,在推动唱曲子传承上也下了不少工夫。在建瓯市文化部门的推动下,他参与组建了一支由十几名文艺爱好者组成的队伍,有创作人员,也有年轻的表演者,为技艺的传续储备了新鲜血液。
2018年,邹超燕将唱曲子引进校园,在建瓯市实验小学开设两周一次的唱曲子课程。除了教授唱调、唱腔外,为了让学生们更深入准确地理解唱曲子,邹超燕还注重讲授唱曲子的故事和建瓯方言的发音,引导他们的兴趣,加深孩子们的表现力。在2018年建瓯市纪念五四运动99周年文艺晚会上,由该校少先队员表演的《最小的人 最大的爱》广获好评。
#p#分页标题#e#作为从“街头”形式发展而来的曲艺形式,建瓯唱曲子表演形式简单,以唱为主,分为“单人演唱”和“单人演唱、多人助演”两种形式。如何增强舞台表现力使其在舞台表演上占据一席之地,如何反映时代变迁展现当代生活等,关系着唱曲子传承、发展的前景和出路。
以抗洪抢险为题材的建瓯唱曲子《抗洪救灾》。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建瓯唱曲子不断推陈出新,创作契合时代发展的主题内容,歌颂赞扬身边正能量。以抗洪抢险为题材的《抗洪救灾》、以廖俊波生前事迹为题材的《我是小人物》等唱曲子作品应运而生。其中,《我是小人物》获得“乡音.乡情.中国梦”南平市第七届农村文化艺术节一等奖。
为了让唱曲子与时代更好地互动,邹超燕也在积极谋求新的改变。“目前想在道具和表演形式上做一些变化,但无论怎样创新,我们都有一个原则,就是一定要保留建瓯唱曲子的原汁原味。”
(记者 陈艳)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news.cntgol.com/jdgz/2020/0617/24646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