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地理荟萃 云南昭通:赤水河上游的护河人(图)

云南昭通:赤水河上游的护河人(图)

扎西河原名九龙溪,是赤水河上游的重要支流。从威信县城扎西出发,要向南走21公里的路程,到达一个叫二龙抢宝的地方,才与从镇雄经过三落三出流过来的赤水河汇合,向下流去。

这次“感恩红色·走进赤水”的采访活动,本来没有采访陶余林的计划。因为要沿着赤水河的流向,抵达鸡鸣三省的三岔河,必须经过天险两合岩,顺着二龙抢宝过桥,经过镇雄的花朗、堰塘、坡头等地,才能抵达七星关林口镇的鸡鸣三省村。

我们团队中,没有一个人走过这段路。为了保证行程顺利,我想到了一个向导,那就是扎西镇文化站的陶余林站长,他从小在扎西河边长大、生活,工作也是在石坎乡,是一个本地通。

捡拾垃圾-陶余林 摄

打了电话,陶余林赶到宾馆与我们会合,这个1965年出生,1987年就参加工作的敦实汉子,仍然显得矮小,略为发胖,梨蛋形的脸看起来像个稚气的孩子,唯有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和脸上永远挂着的微笑,让人一眼就看出这个人的精明与活力。

认识陶余林不是昨天,而是八年前在全市文化站站长培训班上。那时,我在市文体局工作,从事公共文化管理,对扎西镇文化站印象特差。因为我是扎西镇人,石坎乡划入扎西镇后,人多地广,而且,当年红军在威信召开的水田花房子政治局会议、庄子上政治局会议、扎西江西会馆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扎西会议”,后两个都在扎西镇的地盘上召开的。这样有红色文化底蕴的大镇,居然没建有文化站,你如何想象。所以,不是文化站长想见我,而是我想见文化站长。陶余林就是那个“倒霉”的文化站站长。

我问陶余林,有没有信心干好文化站。他说,有。但又嗫嚅地说,扎西镇文化站有站无址,他是一个光杆司令,无从下手。后来,经多方协调,石坎乡政府搬迁后的办公房划给了文化站,我帮助争取资金进行了简装,扎西镇文化站终于有了雏形,而陶余林也没有食言,他自己动手,一分钱当作两分用,建好文化活动室、电子阅览室、文化陈列室、管理文化市场、落实健身场地,组织举办体育运动会和文艺晚会,还深入村村寨寨,挖掘牛灯、莲枪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暗暗与别的文化站长较劲,几年时间,居然迎头赶上,搞得风生水起。

我实在没有想到,陶余林会与扎西河的保护挂上钩。那天,当我请他当向导时,他说,他是扎西镇至二龙抢宝河域的管护员,县农业局渔管站给他发了执法证,从2005年起,就义务干起了河流的保护工作。当听他滔滔不绝地讲起事情的来龙去脉,我才发现,陶余林才是扎西河流域名副其实的民间“河长”。

清除污染-陶余林 摄

听得出来,也看得出来,这是一个责任心极强的护河人。他一边干文化站的工作,一边干护河的活计。讲起巡河工作的艰辛,陶余林一言难尽。为了管好这21公里的河,他想了很多的办法,他把石坎小学的老师动员起来,把街上有正义感的社会青年拉拢过来,凑着六七个人,开着执法车,开始了他没有期限的巡河工作。

要保护好赤水河的生态,第一要务是禁捕。扎西河由于工业污染少,森林覆盖率高,河里有娃娃鱼、江团、黄辣丁等珍稀鱼种生存,但这也让不少不法分子居心叵测,他们常常乘管护人员不注意,实施电捕或网捕,有时在白天,有时在晚上。巡河护河工作受到严峻挑战。为了落实禁捕,陶余林把扎西河沿岸的群众工作做得很细,安了好些线人,只要河边有风吹草动,一听到线人电话,陶余林就会带着护河队员驱车前往制止。

记者问,你们有没有遇到暴力抗法的情况。陶余林说,有。有一次,他们护河人员在执法,与几个强行捕鱼的人发生了争执,双方剑拔弩张,险些发生了暴力事件。最后,还是陶余林攻心为上,苦口婆心,息事宁人,才免去了一场群殴。

护河队员是兢兢业业的。我看到几张照片,陶余林带着兼职护河队深入刺骨的河水中,清理杂物,弯着腰,在河的两岸捡拾垃圾,放在塑料袋内,集中在垃圾清运车中运走。21公里,这要花去他们多少时间,在陶余林的记忆中,他们这几个人,风里来,雨里去,也不管白天和黑夜,烈日和酷暑,都行走在扎西河边。

陶余林作为护河的领头人,所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他要苦口婆心地劝说河两岸的人家改建圈厕,不准粪便排到河里,他要身体力行地组织拆除砖厂、砂厂等违章建筑,阻止污染物倾入河中。

这两年,结合退耕还林和脱贫攻坚,陶余林还积极引导农户发展方竹、中药材、猕猴桃产业,组织生猪养殖,在他和同事们的带动下,扎西镇的19个村4个社区已经建起了14个生猪养殖场,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整治河道-陶余林 摄

16年,弹指一挥间。陶余林16年如一日,与护河队员奔忙在赤水河上游的扎西河。在陶余林这群护河员的精心管护下,两岸的山绿了,环境整洁了,扎西河的水清了,鱼肥了,为赤水河上中下游生态的良好保持,做出了不懈努力。

可是,你们可能想不到,这群护河人,那么多年来,均是义务的河道监管者,没有领取过一分的报酬。

问他为什么没有报酬,却坚持了16年,而且还一直干着这样艰苦的工作。陶余林说:“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扎西河养育了我,赤水河是我的母亲河,为了我们美好的生活,也为了赤水河中下游生态的保持,我们没有理由拒绝,也不能推辞,这本来就是我们应该做好的工作。”

人居环境整治-陶余林 摄

是的,在赤水河流域,正是有了若干陶余林这样的护河人默默无闻的坚守与奉献,才有了今天赤水河流域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

8月15日,应我们的要求,在二龙抢宝,陶余林忙个不停地向记者介绍哪条是扎西河,哪条是花朗乡流下来的赤水河,讲述他参加护河的一些故事。看着陶余林对扎西河的倾情爱护,而且还一直坚持与坚守。我忽然觉得眼前的这个矮胖子有几分高大和魁梧起来。(昭通日报社 曹阜金)

文章来源:http://www.cntgol.com/huicui/2020/0827/24786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