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快递地理视野 无标题文宝贝!古碑上发现大理国皇帝“段誉”年号档
无标题文宝贝!古碑上发现大理国皇帝“段誉”年号档
赵勇与他的藏品
刻有大理国时期“嘉永”年号的墓碑
刻有大理国时期“文安”“文治”年号的墓碑。
赵勇,玉溪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红塔区陶瓷艺术协会副会长,一生热衷于收藏。在他众多的藏品中,有一个特殊的收藏类别——大理国火葬墓碑。近日,记者来到他的收藏馆,在几块火葬墓碑的碑文中,读到“文安”“清河氏”“文治”“弘农氏”“嘉永”“武威氏”等字迹,经查证,它们与大理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像“文治”“嘉永”是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主人公之一段誉的历史原型段正严在位期间使用过的年号。赵勇试图透过这些碑刻遗存,为读者揭开大理国与通海的历史渊源。
火葬墓碑可补正大理国纪年
“通海,是大理国的发祥地。”见面不久,赵勇就向记者讲起大理国开国皇帝段思平的传奇故事。段思平曾被封为通海镇都督,兼通海节度使,借助东方黑爨、松爨三十七蛮部的力量,灭了杨干贞的大义宁国。段思平视通海秀山为神山,举事之前,曾在今天的田勾町王庙求签问卦,祈求起兵旗开得胜,并许诺只要打败逆贼,就在秀山上重修庙宇,再塑金身。他建立大理国后,将“通海郡”改为“秀山郡”。同时,为兑现承诺,又在秀山构建了六大庙宇群,即田勾町王庙、普光寺、启祥宫、慈云寺、清凉台、涌金寺,并在这些寺庙中铸造了100多尊铜佛。
赵勇说,近现代通海民间还在崇拜段思平和大理国丞相董伽罗,如今杨广镇还保留着段氏家庙和董氏宗祠,段氏家庙正中供奉着段思平神位,董氏宗祠正中供奉着董伽罗神位。通海曲陀关等地还建有天子庙,纪念段思平。
而说到大理国的历史,众所周知,由于缺少正史的记载,存在着不少错漏,并且南诏、大理两国不使用中原唐、宋王朝的年号,使用的是本国年号,导致至今还没有一张贯穿南诏、大理两朝完整的纪年表。近年来,考古专家不断尝试通过文物考古来修正和解读大理国历史。赵勇认为,火葬墓碑是人死后不久建墓立碑时所刻,立碑者多数是亲属,对死者的生卒年代、享年、立碑时间不会弄错。因此,用火葬墓碑补正大理国的纪年是一个不错的办法,这也经过了考古专家的实践验证。赵勇收藏通海大理国火葬墓碑的初衷也基于此。
查阅资料可知,大理国从938年(后晋天福三年)立国,到1253年(宋理宗宝祐元年)灭亡,统治云南316年(含高升泰建立的大中国两年),先后有22位皇帝在位。至于22位皇帝共使用过多少个年号,学术界没有统一的说法,因为每位皇帝使用过的年号数量多少不一,与在位时间长短也没有关联,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每位皇帝即位后都会改元,使用新的年号。
解读火葬墓碑的年号
赵勇收藏通海大理国火葬墓碑已有20多年,藏品数量很多。他从众多的藏品中挑了3块碑刻,希望读者能从中对大理国的历史略窥一二。
这3块火葬墓碑为长方形,正面打磨过,背面未加工,四边不规整,制造粗糙、简单,长短、厚薄不一,质地都是页岩,碑文内容简短,中间一行刻有死者的籍贯及姓名,左、右两行可大体猜到刻的是墓主人死亡、立墓的日期。赵勇依据3块墓碑年代的早晚、纪年的情况向记者进行解读:
文安三年正月十日身死
清河氏女□□□之碑
弘农氏杨生恩之碑
文治八年□□□□□□
很明显,这块墓碑来自合葬墓,合葬墓碑上的死亡年月,通常先刻先亡者,后刻后亡者。其中,“文安三年”“文治八年”也就是墓主人死亡的年代。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文安”是大理国第十五位皇帝段正淳使用过的年号。《云南志略》记载:“正明之子正淳立,改元天授、明开、大政、文安。在位十三年。”胡蔚本《南诏野史》也有相似的记载,只不过第三个年号为“天政”。《滇史》只记有“天授”“文安”两个年号。《滇载记》说:“正淳复国,改元天授……立十三年,再改元曰开明、文安,避位为僧,传子正严。”通海出土“文安”纪年文物,也证明段正淳用过“文安”年号……赵勇笃定地告诉记者,不管段正淳在位期间使用过多少个年号,或者年号的顺序如何,可以确定“文安”是段正淳的最后一个年号。
“文治”则是段正严使用过的年号。段正严即位的时间,史书记作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他是大理国第十六位皇帝,在位达39年之久,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使用的年号也最多。《云南志略》、胡蔚本《南诏野史》《滇云历年传》载有5个年号,倪格本、王裕本《南诏野史》仅记“日新”“文治”两个年号……也不管段正严使用的年号数量和顺序究竟真相如何,“文治”是他在位期间的第二个年号是确定的。
由这块跨越大理国段正淳、段正严两个时期的墓碑,可以看出当时通海属于大理国统治区域。从第二块墓碑的碑文“二月七日身死,弘农氏慈母□□□之碑,嘉永五年□□□□□□”中也可以验证这一事实。记者找到了王崧所著的《道光云南志钞·大理世家》,书中提及段正严的5个年号分别为“旧新”“文治”“嘉永”“保人”“广运”,其中“嘉永”与碑文刻着的年号对应上了。
可惜的是,第三块墓碑的字迹很难辨认,仅可清楚地看到“武威氏”三字。不过在赵勇的讲述中,记者得知“武威氏”与大理国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解读墓主人古老神秘的籍贯
查阅史料可知,段思平的祖籍正是“武威郡”。《滇载记》:“段氏之先,武威郡人。”王崧《道光云南志钞·大理世家》:(段氏)“其先本武威姑藏人,汉太尉段颖之后……云南之段氏由姑藏而来。”姑藏即姑臧,是县名,汉武帝时设,为武威郡的治所,地处今武威县城。就此,赵勇觉得不妨大胆推测,第三块墓碑上的“武威氏”或许与段思平有一定的亲属关系。
那第一、二块碑上刻有的“弘农”“清河”作何解?“弘农”便是“弘农郡”,西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设置,郡治在弘农县,曾设置有铁官,王莽改为右队,北魏改恒农,唐贞观八年(634年)废,弘农县汉置,宋至道三年(997年)改为虢略,元废,辖境相当于今天河南内乡、宜阳县以西,黄河、华山以南,陕西县柞水县以东。清河郡为汉高祖置,桓帝建和二年(148年)改为甘陵,隋开皇初改为清河县,范围在今河北清河及枣强、南宫各一部分,山东临清、夏津、武城及高唐、平原各一部分。
赵勇认为,这些墓碑的主人并非都是直接从清河、弘农、武威等地迁徙而来,应是他们的先辈来自这些地区,或许是跟随段思平的祖先来到通海,并定居于此。因此,墓碑的开头都称之为“清河氏”“弘农氏”“武威氏”,表明了他们的祖籍。记者查阅史料,东汉末年、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国历史长期处于动荡不安阶段,北方尤甚,南方相对安定,这种局面造成北方居民向南方大规模迁徙,云南也是迁徙目的地之一。据此,来自清河、弘农、武威的古代移民可能就是这一时期迁徙来到通海的。
几块字迹不太完整的火葬墓碑,或许不能完全揭示大理国与通海的极深渊源,但是由此可以享受发现历史、探索历史的乐趣。偷得浮生半日闲,走进赵勇的收藏馆,与他聊聊收藏的故事,相信你一定会收获良多。(记者 李艾丽 文/图)
责任编辑:马新
文章来源:http://news.cntgol.com/dlsy/2020/0909/24814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