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快递第一重点 四渎归海-东渎淮水
四渎归海-东渎淮水
东渎淮水
在甲骨文中,“淮”字的形状是水边站着一只小鸟。那个时候,淮河岸边水草丰美,群鸟聚集。在中国的第一部诗集《诗经》中有一首诗写到:“钟鼓锵锵,淮水汤汤,忧心且伤。淑人君子,怀允不忘。”那时的淮河岸边,还发生过难忘的故事。
根据《尚书 禹贡》记载,大禹治水,从桐柏山开始疏导淮河。这个传说,还真有一定的事实基础。因为淮河,正是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县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顶,在桐柏县,还有淮渎庙旧址可寻。
淮河源头 河南桐柏
十年级国庆假期的河南之旅,我随父母从洛阳一路向南,到达桐柏县城。
跟着GPS,我们停在一个十字街边,没有看到一点古建筑的影子。向街边的老者打听淮渎庙,老人下巴一扬,就在对面的学校里。于是我们走向桐柏县中等职业学校,门卫听说是来看淮渎庙的,不仅开门放行,还给我们指了方向。
学校的办公室是一栋两层小楼,建在一片土台之上。在房子的一端,墙上贴着有关淮渎庙的介绍。这里就是始建于北宋初年的淮渎庙旧址了,历代皇帝曾遣使前来祭祀,共计50多次。淮渎庙曾有三进院落,有宋代的石兽,元代的铁狮,明清的建筑。上个世纪初,庙宇改为学校,后毁于抗日战争期间。现在,遗迹仅剩这一处高出地面的殿基,若干石头栏杆和几块明清石碑了,还有院子里的三棵古柏。我们围着土台转了一圈,从办公室后边的石碑的碑文上可见,这些是明清时期祭祀淮神的记录。在一根石栏上,放着哪位同学落下的铅笔盒。
离开学校,我感到遗憾,和济渎庙相比,这座淮渎庙只留下了少许痕迹,又庆幸它还是留下了一点痕迹。
我们继续前往桐柏山,先来到山下的淮河源文化陈列馆,这里是从秦代开始到北宋以前的淮渎庙旧址。在一片红墙金瓦的仿古建筑中,院子里有一口方井,就是传说中的“淮井”了。一块清代康熙(1654-1722)年间的“淮源”二字石碑,立于井前。传说大禹治水时,曾将一个作乱的水妖锁在这井中,天下才得太平。井边的一方水池,是淮河的零公里处,官方公布的淮河长度,从这里开始计算。
对于这口淮井就是淮河源头的说法,乾隆皇帝(1711-1799)表示怀疑,他几次派人进山,找寻淮河真正的源头。我们也驱车进山,沿着一条寂静的山间公路盘旋而上,几乎直接开上了山顶。站在太白顶峰,极目远眺,群山在我们脚下,初秋的森林已染上几缕金黄和红晕,在阳光下,随着山风微微涌动。太白顶上的云台寺,始建于乾隆年间,现在是一座由僧人化缘募捐而复建的庙宇。寺外的山崖边,有一座小小的井亭。水泥的亭子,非常朴素,亭上有几个红色的隶书:大淮井。
乾隆探索淮河的源头,得出结论,淮河发源于桐柏山主峰太白顶,先是潜流地中,然后涌出地面,汇入山下的淮井。于是,太白顶上的大淮井,被称为淮河初源。现在,人们探明,淮河发源于桐柏山太白顶西北侧河谷,由几十条源流汇聚而成。遵循江河之源以“位高为源,位远为源”的原则,大淮井以其1140米的海拔高度,仍被视为淮河的源头。
【作者简介张一帜(HARRY ZHANG),男,2004年出生,自幼在加拿大长大,2013年回到中国,现为清华附中国际部11年级学生。爱好旅游、摄影、人文地理、历史文化、影视制作、写作等,用脚步亲近过有代表性的中国名山大川,查阅了有关背景知识和历史故事等材料,拍摄了大量的图片,并用中英文撰写了游记。】
责任编辑:李雨恒
文章来源:http://news.cntgol.com/dyzd/2021/0203/25043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