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快递第一重点 四渎归海-西渎黄河(中游)
四渎归海-西渎黄河(中游)
黄河中游流经山西、陕西和河南3省,长度1206公里,是“几”字右侧的竖笔以及短横的一小部分。
让我们认真端详黄河写下的这两笔,黄河中游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在这里,在公元前3000-前5000年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已经开始定居农业和制作彩陶,进入了仰韶文化时期。在夏商周上古三代,华夏民族进入有文字记录的时期,从青铜文化发展到铁器文明。此后,从秦朝的统一,到汉魏的风流,到盛唐的辉煌,黄河中游地区一直是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几”字右边的这一竖,是山西和陕西的分界线。这一笔,黄河从黄土高原穿过,高原上数不清的沟沟坎坎奔向黄河,带来了大量的泥沙,带来了醒目的颜色。黄河的黄,得名于此。我曾经到过这条竖线上的三个点。
最上边的一点,是山西与内蒙古交界处的老牛湾。我到偏关县打卡明长城外三关之一的偏头关,到过位于山西西北角的老牛湾。黄河在那里和长城相会,而那时的黄河,刚刚从草原流出,绿色的河水倒映着塞外的蓝天,清澈而美丽。据说在老牛湾,山西的一声鸡鸣,在河湾北边的内蒙古和河湾西边的陕西境内,都可以听见。
中间的一点,是山西临汾的壶口瀑布,与临汾隔河相望的是陕西延安。那时正是黄河枯水季,岸边露出了大片的河滩。我们沿着长长的木栈桥向河心走去,隐隐听到水流轰鸣,脚下微微颤动。忽然,大地在我们的眼前绽开了一条裂缝,宽阔的水面急速收拢,水流好像还没有明白发生了什么,重重地向裂缝中砸去。原来我们站在瀑布的顶端,准确地说,冰瀑的顶端。300米宽的河面,突然收缩,坠入30米宽的河槽,形成了一条30米高的瀑布,水花四溅,水雾升腾。时值冬季,飞溅的浪花迅速凝结成冰,凝聚成一根根冰柱。无数根冰柱,汇聚成一条冰瀑,高悬在崖壁之上。水流激荡,水雾弥漫,在冰瀑前变幻出一道道彩虹,令人震撼。
最下边的一点,是山西运城的鹳雀楼。提到鹳雀楼,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王之涣(688-742)的那首《登鹳雀楼》,许多人从这首诗开始了唐诗启蒙。唐朝的古楼早已毁于战火,现在黄河岸边新修了一座鹳雀楼,供游人登高怀古。
那天,在到鹳雀楼的途中,我们找到一段斑驳的古城墙,孤独地站立在两条公路之间,那是古蒲州留下的仅有的城门遗迹。从舜都蒲坂的传说开始,古蒲州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和两千年的繁荣,在唐朝达到鼎盛时期。从明朝开始,蒲州城经常受到黄河水患的威胁,到上个世纪兴修水库,搬迁居民,古城几乎完全消失。令我最为遗憾的是,根据我查到的资料,汉朝制定四渎祭祀制度,国家祭祀河神之处在黄河岸边的蒲州境内,但是现在,已找不到河渎庙的踪迹。
不远处,4组唐代的铁人和铁牛站在田野中,栩栩如生。铁牛所在处,是唐代的蒲津渡遗址,当年渡口上有一座横跨黄河的浮桥,铁牛是用来固定浮桥的。随着黄河在这一带频繁改道,铁牛没入水中,埋在土里,不久前才被发掘出来。俗语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正是以这一段黄河频繁迁移的故事,比喻世事经常变化。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登上鹳雀楼的最高处。极目眺望,蒲州城、河渎庙,已消失在苍茫的时空。而黄河,它那巨龙般的身躯,顽强地奔向白云深处。几十公里以外,在山西、陕西和河南三省交界处的风陵古渡,黄河转而向东,进入“几”字的最后一笔。
责任编辑:李雨恒
文章来源:http://news.cntgol.com/dyzd/2021/0917/25341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