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资讯快递第一重点 科学家揭秘中国·红河蝴蝶谷:“天时地利人和”造就全球罕见生态景观

科学家揭秘中国·红河蝴蝶谷:“天时地利人和”造就全球罕见生态景观

新华网昆明5月31日电(刘奕)六月将至,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马鞍底乡,一场壮观罕见的生态景观正在形成。当地蝴蝶谷中,预计将有上亿只蝴蝶宝宝即将羽化成蝶,一年一度的蝴蝶大爆发即将开始。

红河蝴蝶大爆发景观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和世界其他地区蝴蝶大爆发景观相比有何区别?未来将怎样做好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新华网采访多位科学家,一起揭秘中国·红河蝴蝶谷罕见生态奇观的形成原因,共同为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出谋划策。

人蝶共舞(资料图)。新华网发(高飞 摄)

“世界珍稀生态景观就在云南。”

——周成理,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高原林业研究所副研究员,生态学博士,长期从事鳞翅目蝶类生物学及繁育利用技术研究,合著有《中国观赏蝴蝶》《枯叶蛱蝶》等书。

“红河蝴蝶谷蝴蝶数量巨大,不逊墨西哥和中国台湾的斑蝶越冬地,多数年份仅白袖箭环蝶数量就可达1亿只以上。”据周成理介绍,红河蝴蝶谷当地蝴蝶物种的数量很大,几乎所有蝶种均为本地蝶种,远超墨西哥和中国台湾的同类景观。红河蝴蝶谷为夏季蝴蝶谷,繁殖期蝴蝶活动频繁、活动范围大,景观效果更好,而其他两处为越冬聚集地,越冬蝴蝶仅在少数晴朗天气活动,其余时间静息,景观效果较差。

除了集中在5至6月间大量羽化的白袖箭环蝶,红河蝴蝶谷内常年还能见到凤蝶科、粉蝶科、斑蝶科、蛱蝶科、环蝶科等其他蝶种。墨西哥米却肯州蝴蝶谷中几乎清一色为君主斑蝶,中国台湾地区的紫斑蝶越冬地以紫斑蝶为主,混杂有少量虎斑蝶、青斑蝶等其他斑蝶。

周成理认为,因其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本土蝴蝶资源,红河蝴蝶谷蝴蝶景观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虎斑蝶、紫斑蝶、白带锯蛱蝶、红锯蛱蝶等近百个具有很高观赏价值的当地蝶种,可以通过人为方式提升种群数量。这些蝶种之间大多没有生态位竞争,通过补植寄主植物、蜜源植物,优化生境要素配置,可延长谷内蝴蝶群集景观至全年。

红河蝴蝶谷内目前主要着眼宣传较多的是白袖箭环蝶,一年发生一代,成虫集中发生期仅1个月或略长,使得红河蝴蝶谷仍然属于季节性的蝴蝶景观。

蝴蝶谷标水岩瀑布(资料图)。新华网发(高飞 摄)

“红河蝴蝶谷生物多样性条件极其罕见。”

——周雪松,西南林业大学动植物保护专家,中国·红河蝴蝶谷首批发现者和研究者之一,长期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参与过数十个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地的科学考察、规划工作。

在《保护生物学》一书中,给生物多样性所下的定义为:“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综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这在马鞍底乡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西南林业大学动植物保护专家周雪松表示,红河蝴蝶谷满足生物多样性的四个特征,保存着完整的季风常绿阔叶林等多种植被类型,有着适合于蝶类生存的基础生态环境,使蝶类的物种资源非常丰富。

周雪松所说的生物多样性四个特征,分别是“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环境多样性”及“景观多样性”,这也是形成该地区蝴蝶种类繁多、聚集爆发的重要原因。

“‘物种多样性’在马鞍底乡其实很好解释,在马鞍底的蝴蝶有数百种,这就是‘物种多样性’的典型代表。其次,蝴蝶在自然分化、物种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很多的品种,这体现了‘遗传多样性’。”据周雪松介绍,除了生物本身的进化外,马鞍底地区的地形条件不容忽视。

“山谷地区气候闷热,再加上暖湿气流遇到高山形成大量降雨,马鞍底这样的湿热气候,是最适宜蝴蝶繁衍孵化的。我们一般将它叫作‘水热条件’比较好,这是红河蝴蝶谷的优势。”从河谷地带到当地五台山主峰,海拔高差将近3000米,这样的高差就形成了涵盖热带、温带甚至寒带的丰富植被类型,也造就了生态环境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这给食性单一的蝴蝶物种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马鞍底乡因蝴蝶谷的存在而闻名世界,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发展关系,那么当地政府就更有保护好蝴蝶谷的必要性。”保护蝴蝶同时更要注意到蝴蝶栖息地的生态保护工作,在强调素质教育的当下,马鞍底乡独特罕见的生物多样性环境是开辟国家性游学基地的良好条件。

蝶舞翩翩(资料图)。新华网发(高飞 摄)

“让蝴蝶景观成为当地生态价值的体现。”

——胡劭骥,博士,云南大学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安全研究,相关科研成果为蝶类多样性保育、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

在胡劭骥看来,形成红河蝴蝶谷生物奇观的原因有很多,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如果没有人为因素的干扰,动植物能够生长得更好吗?这个问题其实值得深究。“适合蝴蝶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人为干扰因素,其实有的蝴蝶也很喜欢有点人为因素干扰的地方,完全没有了人类活动的元素,可能它还无法生存。”胡劭骥认为,一种蝴蝶的生存与否,与它的寄主植物息息相关,只要食物充足资源丰富,那么蝴蝶就能够繁衍下去。蝴蝶很多的寄主植物在无人为干涉的环境中竞争力较弱,无法长期生存,因此也造成了蝴蝶种群规模受到很大限制。以马鞍底乡为例,适度的人类活动促进了竹林在当地维持着一定的规模,这就为以竹子为食的箭环蝶提供了充足的食料条件,该种类蝴蝶的繁殖量就一直维持在一个高位上。

而正因为寡食性的特点,蝴蝶对自然环境的变化极为敏感,是大自然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在大众的很多自然教育中也把蝴蝶作为一个典型案例进行宣传。

除了良好的繁衍条件外,红河蝴蝶谷能够集中产生大规模羽化现象的原因还离不开地形。

“山谷的地形中间有一条河流穿过,竹林都在谷底集中生长,这样的地形对蝴蝶来说,就容易造成聚集。”胡劭骥打了个比方,假如1.5亿只箭环蝶广泛地分布在广大区域,那么也不会经常被人类观察到,而如今上亿只蝴蝶集中在山谷狭小区域集中孵化羽化,带给人的视觉效果将是无比震撼的。

胡劭骥建议,未来应该不断加大对红河蝴蝶谷的科研力度,用基础科研工作来揭示当地更深层次的物种需求,只有搞清楚了蝴蝶真正需要什么,才能切实做好蝴蝶相关保护工作。

“蝴蝶保育的理念是需要慢慢形成的,将生态价值转换成当地居民生活生产的一部分,才能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保护。”胡劭骥认为,马鞍底乡是云南省甚至中国蝴蝶栖息地的一个代表,在其背后反映出来的其他蝴蝶繁育点,同样值得大家关注。“让蝴蝶景观成为当地生态价值的体现,才能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完)

文章来源:http://news.cntgol.com/dyzd/2022/0601/25641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