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知速览 关于文物工作如何加强国际传播力的思考

关于文物工作如何加强国际传播力的思考

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近年来国家领导人多次反复强调的一个事情。对此,政治局曾经召开两次专题会议,学习讨论并安排部署。中办和国办还专门印发了红头文件。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作了强调:“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对此,文化界和文物系统也都多次进行传达学习和贯彻落实。但我个人感觉,雷声大、雨点小。各级表态喊口号的多、真抓实干的少;文化部门跳独脚戏的多,其它相关单位支持配合的少;文物单位自己关起门来讲故事的多,走出国门唱大戏的少。当然,问题还很多,远不止这些。

怎么办呢?作为基层文物工作者,我对此进行了反思,我认为当务之急是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要有底气。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的文物遗存丰富多彩、浩如烟海,是其他任何国家和地区不可比拟的。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学术定力。对各类文物,不但要看得懂、吃得透,而且要说得清、讲得好。要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过去我们有很多文物的文化价值没有被挖掘整理出来,或者是被严重低估误判了。如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玉器、三星堆遗址的铜器、河北古中山国的黑陶器等等,其使用功能、制作工艺、文化内涵,到目前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谜。又比如辽宁省的牛河梁遗址,我们发现了数量众多、规模宏大的金字塔型积石冢,比埃及的金字塔要早400多年。我们要把这些文物的价值研究发掘出来,用过硬的事实回击西方对中华文化的污名化抹黑,用丰硕成的学术成果证明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

二是要有人马。要迅速组建一支比较专业的外宣队伍,解决好对外发声的问题。这样才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目前国内大多数文物单位,都缺乏较为专业的外语人才。涉外接待中,讲解工作大都是现“抓人”救场,很难准确地阐述文物的文化价值及其背后的故事。以张家口市博物馆为例,虽然是国家二级博物馆,编制22人,但没有一名懂外语的工作人员。为此,建议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人事编制部门部,要给规模较大、有涉外接待任务的文物单位增加配备些外语人才。如有必要,可为其内设机构应增设对外交流科室,使其具有较强的接待外宾和对外宣传的能力。

三是要走出去。登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要主动出击,走出国门,把戏台搭到国外去。百闻不如一见,耳濡目染才能感受真切。各级文物单位要经常性地出国举办“中华文物国际巡回交流展”。此事宜由国家文旅部统筹,要给国内省级(或一级)以上博物馆明确任务,每年至少出国办一次文物交流展。在政策上,国家文物局要放开某些重点文物不准出境的限制。

是要争夺话语权。近代以来,西方学者否定中国夏代伏羲女娲尧舜禹汤的全部古史,贬中褒西,压制了中华文明,窃取了文明源头,西方被塑造为世界文明的中心。为此,我们文物界和社会上不少有识之声,为反击西方伪史、匡正中华文明、打破伪史话语体系、回击“中华文明西来说”做了大量工作。今后,我们要多渠道、多种方式、多场次地举办研讨会等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我方搭台唱戏,争取话语权。以事感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国内各文化学术单位、研究机构,包括高校,都可搞这类活动。与此同时,还要与国外学术机构(或媒体)签定战略合作协议。为他们提供一些赞助性的资金支持。学术上的事情,也需要公关。这个任务宜由国家文化部门统筹,国内文博学术单位承办,外事部门配合。

是要培养代言人。让外国人来讲中国的故事。世界上著名的博物馆,大多都有中国文物展品,如美国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俄罗斯的冬宫等等。这些博物馆的影响很大。为此,我们要主动为世界各大博物馆举办“中国文物讲解员培训班”,免费义务培训他们。要给外国学员一些学术头衔荣誉或其它的待遇。这个事情,可由国家文物局牵头,北大文博学院、西北大学等学术单位来承办。外交、外事部门要给予积极配合。

六是要舍得花钱办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我们不能坐等文物自然发酵,靠润物细无声来扩大影响。搞出大动静来,必须要敲锣打鼓、热热闹闹地来办。俗话说,让马儿跑,要给马儿吃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招聘人、搞论坛、办展览,都需要花钱,需要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这个钱是刀刃上的钱,小气不得。国家和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要把对外文化交流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决不能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这是花小钱办大事的工作,千万不能因为经费问题让中央的决策部署落空。(张家口市文物局  于瑞军)

文章来源:http://www.cntgol.com/sulan/2022/1118/25800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