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发现之旅文化风土人情 尼泊尔消失的风景

尼泊尔消失的风景

    他因为两个杭州女孩对于尼泊尔行游的描述,动了去尼泊尔的念头;又因为同行人对于一家青年旅社的描述,在加德满都创下名为“龙游”的客栈。曾经,他的名字在中国的自助旅行者中是与“尼泊尔”联系最紧密的名词之一……现在他回来了,但他的旅程并未结束。有一类人是这样的,一次偶然的经历对整个生命都产生辐射,那次漫长的尼泊尔之旅对于大勇,也是如此。

  周信勇 曾经在尼泊尔开设了属于中国人的著名客栈“龙游”,并让这个地方成为背包客在加德满都的归宿。在此之前,他做过工程管理、网站等,在此之后,他是上海泰康路一家印度餐厅“莲·池”和一个新画廊的主人。他高大英俊,曾经是女游客口里的传奇,而现在他最喜欢做的事情是坐在餐厅的石库门阳台上跟人聊天。

  尼泊尔 仅是开始

  当你把“尼泊尔”和“大勇”键入搜索引擎之后,你能看到一个“去尼泊尔找大勇”的标题。

  大勇在2005年的7月听说了尼泊尔,8月到了那里,9月就有了自己的客栈。三年里,6层高的龙游成为中国游客在尼泊尔的标志。在当地的旅舍里,龙游绝对不会排出前十名。硕大的院子可以停放五六辆车,各色花草全年都会开放,他太太背来几十公斤的床单,在旅社里服务的当地人已经可以说些简单的中文,龙游越来越接近他理想中的样子。但3年后他又突然宣布龙游的匿迹,因为长久的居留是不适合旅行者的。他将旅舍交还给房东,带走了龙游这个标志性的名字。然而,前赴后继的背包客依然会向这幢6层楼内张望,问出同一个问题,“这里是龙游吗?”

  而大勇已回万里之外的家。他在上海泰康路的石库门弄堂里找到一所房子,跟当年的房客和从印度来的朋友们炮制出一个分不清地域的处所。一楼是手工巧克力和风俗饰品,二楼的印度餐厅,三楼尚未完工的神秘角落和对面老上海人家养的鸽群,谁是谁的陪衬,只有它们自己清楚。看似回乡生根的大勇,其实不如说是重新回归到一个自由的旅行者身份。他几乎每两个月就要往外跑,不需要任何的准备,他喜欢海拔高的目的地。虽然没有在西藏常住,但是几年下来,除了捕猎藏羚羊的野路,其他路线他都已走遍。他能熟门熟路的说起泰国的风俗,印度“惟一”干净的小岛,还有在巴基斯坦边境的阿富汗英俊签证官和炸弹??按他的话说,他已经习惯了旅行中的生活。

  尼泊尔开旅舍的些许赢利都用在了登山上。天南地北走一遭的所有收获都成为影像贴在墙上,如果用世俗的眼光,这些收获说到底也就是个人生经历,比不上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当下,当你问大勇所有关于尼泊尔,或是任何他去过的地方的细节,他依然会慷慨奉献。但你若问他,能否再像2005年时,说定居就定居,他会微笑不言语,将你的目光引向他新婚的太太和共同经营田子坊12号的几位好友……

  但你的疑惑两分钟后就会烟消云散,因为他的脸上分明写着自己心底那个熠熠闪光的梦想,在那里,非洲、南美洲都遥遥招手。谁知道呢?也许下一个与他联系在一起的地名就在不远处,一触即发。

    旅行赋予的永远的朋友

  “我在尼泊尔待了三年,几乎每天都在玩,每天都在想方设法去感受这个好像天堂一样的国家。这些现在看来,反而不如尼泊尔内战时期的那段被困经历来得印象深刻。来自各个国家的人们都躲在我开的旅舍‘龙游’里。直到最后,终于决定冲出去。

  被称为天堂的尼泊尔同时也是全世界最年轻的共和国。正是它的年轻,使得当时在尼泊尔的我们可以亲历教科书上的历史场景。它们的内战宗旨是绕开游客,所以当街上暴乱频发时,我经营的龙游旅舍变作一个安全的“孤岛”。那里聚集着大部分中国游客和一部分外国的游客。大家每天都在一楼的活动室里集中,把凡是能想到的室内活动都一一玩了一遍,甚至尝试了各地的麻将打法,最后大家对于台湾麻将,上海麻将,四川麻将的规则都有了充分的认识。在百无聊赖地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所有人都发出一个声音,咱们到尼泊尔来不是看屋顶的。不止是6层高的龙游里传出了这样的声音,我怀疑整个移民区都是憋得发慌的旅行者。

  我们采用群策群力的方法,确定了目的地——博卡拉,交通工具是摩托车。当时在尼泊尔借摩托车很容易,很多大排量的军用摩托,护照、押金都没有人问你要。我们一行人6部车,一个带一个,就开始了200里的行程。距离是不远,可也花了两天的时间来回。原因很简单,战争。一路上有七八个关卡,据说如果长着一张当地人的脸需要被打一顿才能放行。到第一个关卡的时候,我们并不是很熟悉情况,想要用身上的人民币来证明外国人身份,到后来都不用打个招呼,就会被直接放行。双方用一个大话筒互相喊话,只要有外国人经过,就会立刻停火。到第八个关卡的时候,这种情况,我们已经见惯不怪。

  别以为尼泊尔的战争就这样成了我们眼里的童话,我们随后感受的伤痛远远超过在前往博卡拉途中摔断腿的女孩子。因为这次博卡拉之行,我们有了与外界随时沟通的渴望。我们以媒体记者的身份加入他们的游行或庆祝的队伍中,用鼻腔感受催泪弹,用眼睛见证死伤者,用照相机拍下人群散去后满地的拖鞋和尸体。人们都说,在战争中人们会丧失本来的信仰,意志更容易被操纵。这一次经历让我充分感受到了这一点。我相信,在战争中还能坚持自我的人具有超人的意志力,在战争中的友情也比寻常更经得起考验。也正是因为此,使得我们当时在一起的这个小团体到现在都有家庭的情感在维系,时常会想起彼此问候一声,这应该就是旅行赋予的永远的朋友了吧。”

  ——大勇

 

    大勇的旅行问卷

  1 你的旅行装备?

  现在崇尚极简主义,几乎没有装备的概念。相机以前肯定会带的,会拍很多照片,现在也无所谓了。有电子书之前,书是行李中的重要部分。在旅途中会积累,往往去的时候没有那么多,回来就吓了自己一跳,总是舍不得扔。

  2 至今为止感到最梦幻的地方?

  当然是尼泊尔。喜马拉雅山脉拥有的是一份让人震撼的美。那里就是一个天堂,一个桃花源,和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完全脱离。外面不管发生什么,生活在里面的人都会觉得没有必要知道。

  3 一生一定要去的地方是哪里?

  我听说,单单是秋景,就有300多个地方值得推荐,那我们怎么走得完呢?所以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太多的地方看不过来,所以没有必须或者一定要去的地方。如果一定要推荐的话,我会挑选高海拔的地区,比如巴基斯坦的帕米尔高原。还可以省掉胡乱买东西的费用。

  4 到达目的地一般会先去哪里?

  基本上是旅店。以前完全不会有预订的概念,往往是从书上或者网上看到几个不错的选择,随后到目的地再亲自挑选一下。我对于住的地方没有太多要求。不过,现在可能会更倾向预订的方式。

  5 希望有几个旅伴?什么样的旅伴?

  一个人。很少有旅伴。有时候会和很好的朋友同行,大家都是很随性的人,可以在旅途中随时分开,不会一定要同吃同住。

  6 在旅行地会买什么纪念品?

  很少买,一些带有民族风情的饰品会买一些。不过现在为了照顾店里的生意,以后可会留心买一些。

  7 旅行在你眼里意味着什么?

  脱离义务。在城市里太拘束,我现在几乎不能在城市里待满一个月的时间。除了春节店面装修这段时间,几乎没有例外。我总觉得可以玩的时间不多了,最近组织的都是潜水这种活动,无聊死了。要趁年轻把可以去爬的山爬了,可以走的路走了,等到了老了再去法国、意大利之类的地方当个游客。

  8 旅行对你的工作或生活有帮助吗?

  让我无法回到原先过于规矩的生活和工作状态。虽然还是有类似强迫症的感觉,但现在会随时提醒自己,要休息,要休息。我的MSN签名就是,干一天玩一天。

  我记得自己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是三个创始人在一起做一个名为“白领公寓”的网站,所谓的全天候工作大概就是我们这个样子,一起吃饭一起睡觉,要洗澡了就一起上一个大澡堂,真的完全没有私生活可言,24小时在一起。很快,我意识到自己的状态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你知道吗?我一个星期可以丢3部手机,还都很贵。就坐在出租车上,打完电话就睡着了,醒过来付了钱就走了,就一个星期。所以当我意识到自己必须放下的时候,我用了5分钟时间在网上搜索,选择了成都的稻城。半个小时之内,我回到住的地方把西装换掉,但是没想到脚上最后还是一双皮鞋去的机场。稻城需要骑马进去,随后再从云南回来。从现在来说,仍然是一个值得去的地方。那次最大的感受就是,原先以为一分钟都不能离开的工作,结果离开以后也运作正常。于是就释然了。

  9 什么地方会吸引你停留?

  宽松的氛围,人与人之间的质朴情感。比如尼泊尔、印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单纯。另一方面,这些地方的生活费用低,几乎不用去烦恼如何活下去。很多民族的人在这里融合,文化在这里交融,有很多很有意思的事情天天在发生。

  10 旅行改变了你什么?

  让我成了一个很开朗的人。我原先很内向。还有就是你别看我个儿超过190厘米,但体育是直到大学才长进的,那时候没事做就天天打篮球。后来变本加厉,什么潜水、滑翔机、漂流、风筝滑水,凡是和户外运动有关的我几乎都会。

文章来源:http://faxian.cntgol.com/wenhua/2012/0913/61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