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发现之旅文化历史社会 天、地、人的和谐之道—流坑(图文)

天、地、人的和谐之道—流坑(图文)

    国家旅游地理12月10日(邓宇琦)生活在喧嚣的都市,走在繁华的街道上,抬起头看着被钢筋水泥分割开的巴掌大的天空。被人造的物件包围,没有无边无际的湛蓝天空,也没有作家笔下的小桥流水,连空气也被改造,变得浑浊。也许迫于生计,我们不能选择逃离,但为了自己,我们也不防放个假。
 
    想回到童年,赤裸着双脚踏在青石板上,哼唱着歌谣回家,想回到小学,一放学就和自己的玩伴在田野里躲猫猫,如果你真的想,那么就给自己放个假,来流坑吧。

   

    去过流坑的人都不会忘记那里的简单,简单但不简陋。没有都市高楼刻意的人工痕迹,极富江南特色的老房子像见证过历史的老者伫立在风雨中,雨季到来是时,雨水总是顺着屋檐滴落在用青石铺就的巷道上,雨水是自然地精灵,老房子则是人工的结晶,天,地,人在此刻相互交融,和谐共生。

 
    流坑的老房子是建筑美学的典范,每幢房子自成一派,各有不同,但放在一群房子里又绝不显突兀。流坑房屋虽矮,但绝不压抑,反而给人一种久违的轻松,你可以轻叩这的每扇门,推开门看到的永远都是朴素的笑脸,在这里一切都归于简朴,一切都归于粗糙,但却造就了人造美所没有的精致。

    当你光着脚丫走过流坑的石拱桥,站在桥上被不知从何处吹来微风包裹,夕阳倒印在水面,水面波光凌凌犹如洒下了一层金。在流坑,一切的事物都有一种和谐之美,你站在桥上,周围的山,水,房屋成了你的风景,而跳出圈子从更大的范围看,你也成为了风景,融会在山,水,房屋中犹如点睛之笔活络了整个画面。


 

    流坑的美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是历史的产物,历史没有给这座村庄过多的物质财富,但是却给了这座小山村浓厚的历史情怀。五代南唐升元年间建村(937-943),始属吉州之永丰县,南宋时割隶抚州之乐安县,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个村子大都姓董,是一个董氏单姓聚族而居的血缘村落。宋代是流坑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董氏 崇文重教,以科第而勃兴,成为江南大家族聚居的典型。时有“一门五进士,两朝四尚书、文武两状元,秀才若繁星”和“欧(欧阳修)董(流坑董氏)名乡”之美称。
 
    在刘坑村的西侧棋盘街旁,竖立着象征着智慧的状元楼,据文献记载,始建于南宋年间,为纪念南宋初年的恩科状元董德元而建,历代有修茸,现存的状元楼是晚清重修之物。正阁悬挂着的"状元楼"大匾三个字是宋代大理学家朱熹的手迹。
 
    而在贤伯巷东侧出口处则是代表着仕途的翰林楼,立其上,前可观顺流而下的乌江之水,后可观村中林立之屋。从楼的建造位置、设计特点来看,此楼即有防御外来侵犯、保护村子安全的关卡性质,又有表彰、纪念明代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董氏贤人董琰(字子庄)之意。另外还有武当阁、文馆、永享堂、大宾第建筑群等都是值得前来游玩的地方。

 
   
    但不管如何列举,流坑的美都无法名状。流坑的美很抽象,但也很具象。流坑村中大大小小的建筑都是流坑的美,但是这大大小小的建筑加起来也不能代表流坑的美。流坑的美寓于和谐之中,在这里天、地、人共存共生才造就了流坑的美,只有老房子,没有那青石铺好的巷道,这就不是流坑,有房子,有巷道,没有小溪,这还不是流坑,就算这些硬件都有了,没有流坑的人,还是不能算是流坑。流坑美在一份完整,不容分割的完整。
 
    这只是一座村庄,一座不会排斥仍何人的村庄,所以累了,就来流坑吧,流坑会把你当做远行归家的游子,拥抱你,照顾你,让你暂时忘记生活的疲惫,给你注入新的力量,流坑成全了你,你也成全了流坑。

文章来源:http://faxian.cntgol.com/wenhua/2012/1210/670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