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原创速递 探秘中国南极科考内陆队的衣食住行

探秘中国南极科考内陆队的衣食住行

    国家旅游地理12月16日  想到南极内陆,似乎这里注定就是英国探险家罗伯特·斯科特口中“糟糕的地方”,酷寒、狂风、紫外线、雪盲症……


      可走进中国南极科考内陆队的出发基地,这些印象可能就会改变——


      (小标题)在南极内陆吃什么?


      藤椒牛蛙、白灵菇烩鲍鱼、油焖笋、老鸭扁尖汤……记者在出发基地正好赶上了内陆队的晚餐,吃了心满意足的一顿大餐。


      “晚餐每两周重复一次,早餐每周重复一次,在路上行驶这段时间就加热提前准备好的冷冻食品,”内陆队的大厨姚卫云一边烧着融化的雪水,一边向记者介绍着他们一路的伙食,“到了昆仑站我就可以每天给大家做菜了,那时就全看我的手艺了!”


      虽然是冷冻食品加热,可吃起来,无论口味和口感都很好。餐桌上还摆放着橙汁、苹果汁,供队员自助饮用,补充维生素C。


      内陆队出征冰盖的60天,约有40天需要在路上行驶,为赶时间,每天只吃早晚两顿饭,午饭就只能吃“干粮”。记者来到了食品储藏舱,看到干果、饼干、酱菜、火锅料、牛杂汤、羊杂汤、八宝粥、草菇罐头、巧克力……可见,队员们的胃是亏待不了。


      (小标题)在南极内陆穿什么?


      南极冰盖,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低温加上经常在冰盖上作业,保暖装备是最重要的一环。


      队员们的服装配备,是考虑到工作和生活的不同环境,请国内的专业户外用品商按最低工作环境温度零下40度开发的。队员在室外工作,可以穿着企鹅工作服,这类服装耐磨、防风。如果温度更低,可以在工作服内套穿羽绒内胆服,以加强保温效果。在舱内,队员一般可以穿着轻便的内胆服,舒服方便。


      队员们今年还穿上了新的保暖靴,重达4斤多但穿脱简便,并配有内胆,足够应对低温。面对紫外线和低温的威胁,考察队为队员准备了帽子、墨镜、口罩、手套、面巾、极高指数的防晒霜,可谓“武装到牙齿”。


      若全副武装起来,脸上不露一条缝,彼此只能全凭身上的姓名签辨认对方是谁。即便这样,南极的紫外线还是会把大家晒成黑脸白眼圈。与熊猫脸完全相反的配色,成为最具标志性的“南极脸”。


      (小标题)在南极内陆怎么住?


      通常内陆队共有两个住宿舱,住宿舱是由标准的海运集装箱改装而成,每个舱里有4个上下铺,床头灯、电源插座、隔光帘……很有青年旅社的味道。针对南极的特殊环境,内陆队还为队员配备了电热毯。


      最不方便的是用水。尽管地球淡水的70%都储存在南极,但是这些淡水绝大部分都是以冰的形式存在,所以内陆用水成为科考队最头疼的问题。内陆队的生活用水通过化雪而来,主要用于饮用和烹调,所以在两个月时间里,队员没法洗脸洗澡,每天只能用湿巾擦擦。刷牙甚至都成了问题,为此内陆队为队员发了两大瓶的漱口水。


      “手脏了,就拿雪搓搓,清洁效果还不错,碗有时也这样‘洗’,”第二次进内陆的张楠告诉记者。因为洗头不便,内陆队的队员几乎都剃了光头,不过大家的胡子倒是留了起来。


      上厕所是需要解决的大问题,因为在南极,人类所有的排泄废物必须收集带走,内陆队还封了一位“厕所所长”,专门负责大家的如厕问题。


      (小标题)在南极内陆怎么走?


      9辆雪地车、35个雪橇……内陆车队在冰雪天地中行驶,浩浩荡荡长达两三公里。


      “看着我们现在的装备,我说话也有底气了,”被称为内陆队“八袋长老”(第8次进内陆)的崔鹏惠,“现在我们后勤保障能力、科研水平大大提高,已可称为国际上少数的几支精锐部队之一了。”


      第29次南极科考队副领队兼内陆队队长孙波特意带着记者参观了保温工作舱。他说:“我对别人说进内陆是吃苦很不认同,我们已经走过了那个时代,现在要科学家来,就是来实践科学梦想的,”孙波说,“我们就要让科学家来享受,科学家只负责提要求,我们来想办法满足。”


      记者看到今年第一次使用的工作舱里,沙发和弹簧椅已经安装完毕。孙波告诉记者说:“以后里面还会装个咖啡机,科学家可以在里面一边喝咖啡,一边观测仪器平台上电脑终端的监控数据,舒舒服服地把科研做了。”


      当然,还有很多路要走。孙波说:“每年考察队都会经历各种挑战:冰裂隙、白化天、下降风、设备故障……但南极考察就是和探险密不可分,这些都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完)

文章来源:http://www.cntgol.com/Announcement/2012/1216/699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