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发现之旅文化传统风俗 千古第一村流坑:流传千古的沧桑

千古第一村流坑:流传千古的沧桑

    国家旅游地理12月20日 古老典雅的流坑村,位于江西省抚州地区乐安县西南部,北距县城三十八公里,西去所属牛田镇八公里。这里正处在乐安东南山区向西部中低丘陵的过渡带上,四面青山拱挹,所谓"天马南驰,雪峰北耸,玉屏东列,金绛西峙",钟灵毓秀,资源丰富;而当中一块山间盆地,沃壤良畴,自成天地。
  乌江由东南方招携、金竹一带的崇山峻岭中迤逦而来,碧水澄沏,悠然一脉,至村边转绕而西,予流坑村抱水枕山之胜,灌溉舟筏之利。乌江下游即恩江上游的一个要点,也与吉泰平原和整个赣江流域产生了密切的联系。这一良好的地理环境特别是乌江之水,对流坑历史影响极大。传说唐末五代著名的堪舆家杨筠松来此相地时,留下箝语云:“只要水朝庚,依旧好流坑。”真可谓一语道出了这条河流对于流坑村至为重要的意义。
    流坑村始建于五代南唐升元年间(公元937-942),全村绝大多数人姓董,尊汉代大儒董仲书为始祖,董合为流坑董氏的一世开基祖。北宋初年,董氏第三代孙董文广兴教办学,倡导科举仕宦之路,因而在两宋时期(公元960-1279)流坑仕宦鼎盛,人才辈出。宋仁宗甲戌年(1034),董文广的侄子董洙、董汀、侄孙董仪、董师德、董师道一门五人同时考中进士,族人为此在村中建"五桂坊"以显殊荣;两宋三百年,董氏一族共出了26名进士;宋、元、明三朝,流坑人中进士者33人,其中文、武状元各一人;官职上至宰相、司徒、司空、师保、尚书、侍郎,下至知府、知县、主簿、教喻的流坑人氏达二百余人。这是流坑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明代中叶,第二十二代董燧,是位哲学家,举人出身,官居刑部郎中,有理政治事之才,退休后,对村子加以改建治理,使流坑规范饬,井然有序,奠定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规模。整个流坑村,外有乌江、龙湖环绕,内有村墙、门楼守望,麻雀虽小,肝胆俱全,很像一座城池,也很像一方都会。董燧等对流坑的规划、整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是中国古代村落建设的宝贵模式。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到流坑村游历,说:“其处纵横,是为万家之市,而董氏为巨姓,有五桂坊焉。”
    明清时期,流坑的科举仕宦日见式微,流坑董氏的学术、文化、政治、工商活动却呈现旺势。明代董姓学人共有著述38种,有诸多名流贤达为流坑董氏撰文、赋词、赠诗、题匾,如王安石、梅圣俞、朱熹、文天祥、吴澄、罗洪先、聂豹、曾国藩、左宗棠等等,都为流坑留有墨迹。而明末清初乌江上游的竹木贸易空前繁荣且为流坑董氏所垄断,崛起的富商捐钱买官,营造豪宅,复兴宗祠,修撰谱牒,扩大族产。以其严密的宗法制度将流坑庞大的族群凝聚维系到二十世纪中叶,以致一村一姓延续千年,历尽沧桑几经战乱而不散。


 
    现在的流坑为何令世人刮目相看,除了它的千岁年龄外,流坑还相对完整地保留了大量的古文化遗存。它已是一个共拥有八百余户四千余人的大村落,村庄面积3.61平方公里,耕地3,572亩,山地53,400亩。是全县数一数二的大村子。村中那栉次鳞比、古老幽深的明清建筑,比比皆是、全村现有500余栋各类房屋中,有明清两代建筑260余栋,其中明代和明清之际的民居30余栋,祠堂60余堂,宫观庙宇8处,文馆、戏台各1座,流坑古民居之多,全国少有。它们大都有绝对年代可考,这是难能可贵的。
    这些明清建筑清一色的青砖灰瓦,朴实素雅;高峻的马头墙,仰天昂起,既可防风,又可防火;间或有几座建有水平高墙的祠宇宅第,又俨然似微型城堡。明代与清初住宅,大门多在右侧,清初以后,住宅大门移至正中;门楣、屋檐饰以雕刻、彩绘;屋内墙壁、门柱、窗棂、柱础、枋头、雀替、档板、天花板,也多有雕绘装饰,制作的花鸟虫鱼、人物山水、传奇故事、神话仙迹,可谓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大量地吸收了南方各省雕绘技艺的精华。
    流坑村有三分之一以上、数以百计的屋宇,堂上有匾,门旁有联。这些联匾皆有来历,大多与主人的身世、家族的荣显及撰写人的祝愿相关,内涵丰富,意境深远,且多出自名家之手。宋代朱熹,明代杨士奇、罗洪先、罗汝芳、曾同亨,清代董士标、龚光亨、刘绎等,均有匾联留传,虽经数百年的岁月沧桑,仍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流坑村是中国封建宗法社会的一个缩影。在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董氏精英依靠严密的封建宗族制度来凝聚族众、维持秩序、稳定发展。村中宗教活动的遗存随处可见,特别是那版本众多的谱牒和遍布村巷的祠堂,更是难得的人文景观。现在仍保存有明万历十年族谱3本,清代各房谱牒20多个版本,各种宗庙祠堂58座。大宗祠遗址更是一绝,五根高8米,直径0.7米的花岗岩石柱,傲视苍穹,被称为流坑的“圆明园”。
    四百年前,由刑部郎中董燧、刑部尚书董裕等主编的明代万历族谱,在传世的明刻中,属罕见的写刻本,无论书写、雕板、纸张、印刷都属上乘,为国内稀有,其模刻的聂豹、谭纶、罗洪先、邹守益等一批明朝官宦名流的手迹,遒劲有力,流畅飘逸,使人爱不释手。在流坑观光游览,遍布全村的明清建筑、雕刻、绘画、匾联,真是“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流坑是一个历史悠久并曾有过昌盛往昔的古老村落。犹如一个集古代历史、建筑、艺术和民俗为一体的内涵丰富的古文化博物馆,可以说是江西古代文明的代表。流坑的历史遗存是罕见的,罕见在于它不是一处古遗址,也不是一座纪念馆,它不属于僵化、死亡了的名胜古迹之类,它是一个有着千年生命的,至今还活生生的、经典的、自然的中国村庄。

文章来源:http://faxian.cntgol.com/wenhua/2012/1220/743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