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快递景区动态 沙中寻宝,五百官桥人“淘金”海外
沙中寻宝,五百官桥人“淘金”海外
沙中寻宝,五百官桥人“淘金”海外
采沙淘金船结构。示意图
浏阳网10月31日讯(记者 刘志光)19世纪80年代,阿拉斯加发现金矿的消息像风一样席卷美国,年轻的夏洛特和成千上万的穷苦人前往美国西部,实现发财梦。
这是喜剧大师查尔斯·卓别林1924年的电影《淘金记》中的一幕。卓别林在电影中上演的一系列有趣又惊险的故事,让人忍俊不禁,印象深刻。淘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那么的神秘而充满诱惑。
在浏阳官桥镇,也有一群淘金人。过去,他们在家门口的河道中淘洗金砂;现在,他们走向世界,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开始了新的“淘金”生涯。
淘金涧江
河5公里河段挤着80艘淘金船
10月16日下午,天空突然下起小雨。有些浑浊的涧江河上,顿时星星点点。
官桥镇德慎村,50岁的李金湘在这条浏阳河支流旁边住了半个世纪,尽管自己已经盖了两次房子。
听闻我们要采访淘金人,这位中等身材、皮肤黝黑的汉子乐呵呵地笑了,一口西乡话,“你们可算找对人了。”
李金湘说,自己是涧江河中淘金最早的一批人。“差不多是30年前。”顿了顿,他接着说,“1982年分田到户,其后不久我们就开始干黄金(淘金)了。几个醴陵人在这里淘,我们跟着干。”
当年才二十出头的李金湘水性极好,站在齐胸深的河里,用一个木制的淘金盆淘洗金砂。
“经常要潜到三四米深的河底取沙石。那时候金子多,一天最多能淘到2克。”说到这,李金湘一脸骄傲,“1克砂金大约可以卖到28元。”
高额利润的驱使,涧江河很快聚满了淘金人,工具也从简单的木盆变成了淘金船。最高峰时候,涧江河5公里河段挤着80多艘淘金船。1988年,26岁的李金湘用自己淘金赚来的钱盖了一栋房子,成了家。“以前这里很穷的。德慎村没有什么资源,而且经常发洪水,村民们连饭都吃不饱。”说起淘金的往事,李金湘心怀感恩,“因为淘金,很多村民建起了新房子,过上了好日子。”
淘金业甚至带动了一个产业。根据《官桥乡志(1949—2002)》记载,以淘金业带动的境内金船制造业红火多年,大大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
“淘金”海外
“在国外,官桥人就是专家”
肆意的挖沙淘金,很快影响到河道,破坏了环境。兴盛了十余年后,政府开始整治河道淘金行为。官桥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利用积累的资金和经验,开始了挖沙淘金设备的研发和制造。
35岁的彭湘杰从事采沙设备制造已近20年。2008年,他成立了一家机械制造公司,专门从事采沙淘金设备制造和技术服务。“公司是订单式生产,主要市场在江西、海南和新疆等地,也做出口,最远卖到了加纳、南非等国家。”彭湘杰向我们介绍。
“在采沙淘金设备制造这个领域,官桥人在国外很有名。”彭湘杰肯定地说,“在国外,官桥人就是专家,就是师傅。一般的技术人员工资最少一月六千,熟练工人大多在一万以上。”
农民出身的李金湘对自己的“专家”地位同样十分肯定,“我几年前在尼泊尔做机械的时候,就是工程师,老板对我都很器重的。”10月17日,42岁的彭七林、30岁的彭波林,以及李金湘24岁的儿子李鹏飞就要飞往菲律宾了。一位福建老板聘请他们去菲律宾制造开矿设备,“飞机票都是老板出的。”
对于出国,这些在涧江河边长大的汉子们已经习以为常了。彭七林2005年去过蒙古,彭波林已经去过印尼、南非、乍得和菲律宾四个国家。
德慎村党总支书记潘小平介绍,德慎村有人口2348人,常年在外打工的有300多人,从事采沙淘金及设备制造的占2/3以上。而李金湘肯定地说,在国外从事这行的官桥人至少有500人。
李金湘从里屋拿出几本护照给我们看,“我们都是正规途径出国的。这附近的男人几乎每家都办了护照,有人请就可以走。”
走读释疑
为什么涧江河中可淘到金?
为什么涧江河中可以淘到金子?其他河流里有没有金子?
对此,湖南省地质研究所教授童潜明介绍,如果河流上游有金矿,经过长年累月的雨水冲刷,就会把砂金冲到河里,在河流平缓处沉积下来。涧江河发源于醴陵,而醴陵有金矿存在。
因为砂金的密度远大于沙子(注:沙子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的密度是2.65克/立方厘米,而黄金的密度约为19.26克/立方厘米),所以利用水冲洗,可以把砂金从沙子中分离出来,“如果砂金含量达到操作工艺要求的话。”
不过,童潜明特别提醒,砂金属于矿产资源,个人是不允许开采金矿的,开采需要国土部门和水利部门审批,依法依规进行。
走读手记
淘金,淘的是一个梦想
如果没有这次走读采访,我还真不知道在浏阳还有这样一个群体。
在人们的印象中,官桥偏居一隅,村民生活水平较差。但在采访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不论是过去用自制的木盆在涧江河中淘洗金砂,还是现在把采沙淘金机械设备卖到世界各地,抑或受邀到海外工作,官桥人始终在追求一个梦想,一个让家人生活更美好的梦想。
有着20多年采沙船制造经验的焊工汤炫说,自己的梦想是做出更好的船,赚更多的钱。
湘杰机械董事长彭湘杰说,自己的梦想是得到政府的支持,把企业做大做强,让别人知道浏阳除了浏阳花炮,还有采沙设备制造。
德慎村党总支书记潘小平说,自己的梦想就是村里外出务工者平平安安,多赚钱,为地方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每个人都有或大或小的梦想,只要为之不懈努力,必定能像金子一样,从沙子中发出熠熠光芒。
地理风物
钟馗庙内有“四古”
见习记者罗方平
官桥镇新元村株木港,钟馗庙建于此,远远望去四周群树环绕。“钟馗庙内有‘四古’”,钟馗庙庙务管理组组长宋华东说。
踏入钟馗庙,首入眼帘的便是四棵参天古樟,“这就是钟馗庙的‘第一古’了。”宋华东告诉记者,钟馗庙地处株、醴、浏三县(市)交界处,始建于元代,原来占地1600平方米,但文革时期被毁。1992年,经浏阳县宗教部门批准才得以重建,现总建筑面积为160平方米,而这四棵古樟都是钟馗庙历史的唯一见证者。
#p#分页标题#e#说起钟馗庙的历史,宋华东如数家珍,拿出庙内的“第二古”——古铜牌,“这些都是老一辈是留传下来的,现在只有两块保存完整。”宋华东说,那时钟馗庙香火旺盛,每年庙会都是人山人海,所有前来参加庙会的人都要凭“门票”进入,古铜牌就是当时唯一的“门票”了,而这些古铜牌也都有上百年历史了。
领略了前“两古”,宋华东突然卖起了关子,带我们来到正厅后房,非常神秘地向我们拿出了“第三古”——古磬。从外表来看,已经锈迹斑斑。宋华东几声敲打,只听见“铛、铛、铛”几声洪亮之音,着实让我们领略了一下它的昔日风采。“以前一般在点烛焚香之前,都会击磬而发。”宋华东告诉我们,这是上香的规矩,击磬就是击鼓升堂的意思,表明虔诚肃静之意。
看完了第“三古”,那么最后“一古”是什么呢?“这是浏阳唯一的钟馗庙,香火十分旺盛,求签祈福者络绎不绝。”所以庙内四本古签谱自然就是第“四古”了。作为上香祈福的工具,签谱是必不可少的。而据古签谱的拥有者陈群林介绍,古签谱都是一辈辈传下来的,虽然已有上百年历史,但上面字迹人仍然刚劲清晰。
关键词:走读浏阳官桥
相关文章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news.cntgol.com/jqdt/2012/1229/852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