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地理荟萃 内蒙古毕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唯一圆口纲鱼类—雷氏七鳃鳗

内蒙古毕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唯一圆口纲鱼类—雷氏七鳃鳗

内蒙古毕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唯一圆口纲鱼类—雷氏七鳃鳗

近日,内蒙古毕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进行野外调查,发现国家濒危鱼—雷氏七鳃鳗。
    雷氏七鳃鳗(学名:Lampetra reissneri),隶属于七鳃鳗科七鳃鳗属。为个体较小的淡水生活种类,成体营半寄生生活。我国分布约占全球的50%,在动物进化和动物地理学上极具研究价值,但食用价值不高。在我国仅分布于东北地区部分河流和湖泊中。
    形态特征:全长为体高的15.1~21.8倍,为头长的4.2~5.2倍,为背鳍前长的2.0~2.1倍。体呈鳗形,尾部稍侧扁。尾部较短,肛门位于体后部。头长,圆筒形。眼透明,不为厚皮膜所覆盖。鼻孔1个,位于眼前背方中央。口漏斗腹位,呈圆形吸盘状,吸盘内侧具许多角质齿,无外侧齿。无上下颌。鳃囊每侧7个,每囊具1短外鳃管。鳃孔每侧7个,位于眼后。头部侧线管孔分化不明显。体无鳞。背鳍2个,在体后半部,呈两个山峰状,基底相连。臀鳍退化为皮褶。臀鳍皮褶、尾鳍和第二背鳍相连。尾鳍矛状。肛门后方具1稍圆突的尿殖乳突,其两侧皮肤隆起。无胸鳍和腹鳍。体背部暗褐色,腹部白色。
与日本七鳃鳗的主要区别为:本种为小型个体,全长约10~17cm;陆封型;尾鳍色淡。
    生活习性:个体较小的陆封性种类,半寄生性,喜栖于有缓流、沙质底质的淡水溪流中,白天隐藏在水底,晚上出来觅食。发育过程经变态,幼体长达160mm时进入变态期,变态后消化器官萎缩,肠部分被组织填充,无寄生营养期,直接进入繁殖期。产卵期为5月末至7月。产卵后部分亲体死亡,部分亲体可以继续生存。成体小于幼体,幼体长可达18.8cm,最长达23cm,成体通常12~18cm,有时可达22cm。幼体主要以沙石上的植物碎屑和附着藻类为食,成体以浮游生物为食,也营寄生生活。营寄生生活时常用吸盘吸在其它鱼类身上,用牙齿及舌上的齿锉破鱼体,以舌的活塞运动而吸食其血肉。
    保护状况:雷氏七鳃鳗为古老的无颌脊椎动物,有重要的科研价值。由于分布区内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河流阻塞、水质污染等因素,造成其资源量下降,种群趋于衰败。
    已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在《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保护等级为易危。

内蒙古毕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唯一圆口纲鱼类—雷氏七鳃鳗

内蒙古毕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唯一圆口纲鱼类—雷氏七鳃鳗

文章来源:http://www.cntgol.com/huicui/2016/1013/9564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