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理荟萃 铜石岭:“红颜”山体的千年传奇
铜石岭:“红颜”山体的千年传奇
北流铜石岭是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林十大景点之一。其地理结构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共生,怪石嶙峋,山不高而气势雄伟,悬崖峭壁,奇峰异景,深洞密布。全山拥十岩、七洞、三池、十泉、128 个景观,令人目不暇接。然而,引起世界注目的不仅是铜石岭美丽的外表,更因为其神秘的历史文化内涵。深秋季节,《美丽玉林行》栏目组记者深入北流铜石岭,挖掘其中神秘而富有传奇色彩的旅游故事。
天然奇观:丹霞地貌与喀斯特地貌共生
从玉林出发经324线国道、玉容一级公路到北流民安铜石岭,也就40分钟的车程。
“如果你从远处看铜石岭,或许印象不深。但是,只要你登上铜石岭,你就会发现这是一座神奇的山。”在车子驶入民安桥头的时候,广西铜石岭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彭洪指着不远处的铜石岭对我们说。
远看这座满山褚红色岩石的山体,它就像一个直耸入天的大铜鼓,山顶是平的,山腰是悬崖峭壁,呈现出被风化的沟壑,就像铜鼓的鼓腰。铜石岭的“肤色”与众不同,满山褚红色,红土红岩,青翠欲滴的花草藤蔓松树杂木长在红壤上,犹如一幅精美绝伦的红绿彩油画。铜石岭分大小两山,大铜石岭三面绝壁,可从东闸门、西闸门攀登山顶。我们从大铜石岭往山上行走,一路上不断地看到令人叹为观止的奇峰怪石,造型各异、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从不同的位置,可以欣赏到不同的景色,而此山层变耸秀、巍峨壮观,石皆紫铜色,有的兀然独立,骨骼清奇;有的苍茫一片,气势雄浑。我们爬上最高峰——海拔421.9米的凤凰顶,看到山顶宽广数里,山峦层迭。山上有著名的石花厅,山谷间有叫“灵池”的四季不涸的大池塘。而东面悬崖,有瀑布从顶上飞泻而下,半山悬崖上有叫“会仙亭”的岩洞,瀑布从檐前泻落,好似“水帘洞”一般神秘。
据记载,铜石岭是在亿万年前海底火山爆发、地壳隆起而形成的一座奇特山岭,地质结构十分复杂:基部是水成岩(石灰石),中部是火成岩(紫红石),顶部是风化石(泥土),集许多深洞、石岩、悬崖、峭壁在一起,自然形成的铜石奇景就有108个,还有七洞、十岩、十泉、三池,加上凉洞、门头洞、三娘洞、鸭儿洞、石花厅、会仙岩、千佛岩、人字岩等都很有观赏价值。铜石岭上有汉代冶铜和铸造铜鼓遗址,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流所出土的120多面铜鼓和世界铜鼓王的铸造地点均在此处。
冶铜遗址:留下铜鼓历史文化的千年传奇
我们一路上山,发现铜石岭上有许多凹坑,分布在山坡上、岭坳里,据说这些凹坑是用来铸造铜鼓的模坑。“铜石岭还残存很多古矿井,许多地方残存古代的炼炉。有些炉子相隔只有10余厘米。”彭洪介绍说,在铜石岭还出土了相当数量的铜矿石、炼渣、铜锭、木炭和陶风管、陶瓷碎片、铜鼓残片,并发现大量的铜渣堆积层。就是山脚圭江边2公里的范围内,遍地是积层极厚的炉渣。
“铜石岭这个名称是很有来头的。”彭洪说,1986年12月12日在这里发现北流型铜鼓铸造遗址曾轰动世界考古界。当时发现铜石岭及其周围一带是汉代冶铜和铸造铜鼓的遗址,世界最大铜鼓王在此出土。这里是研究古代南方采矿、冶炼的实物资料,被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铜石岭有辉煌的过去,历史上许多如雷贯耳的人物与这座铜山有缘。比如,南越王赵佗,不惜跋涉1000多公里,来到广西北流铜石岭开矿、冶炼、铸铜,铜石岭成为汉代南越国的铜矿生产基地。历史上另一个大人物马援南征交趾,铁骑奔驰在铜石岭的山道上。他们发现了铜石岭,发现了在铜石岭上劳作的民族“俚人”。据专家考证,俚人的后代即今天的黎族和壮族,“俚”与“黎”通,其生活习俗基本没有改变,击鼓、歌舞、饮酒为“三大好”,正由于他们具有优秀的民族气质,才创造了辉煌的北流型铜鼓文化。
铜鼓文化是中国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融合的典型代表,是壮族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的体现。北流型铜鼓形体硕大,庄重、朴实,以大鼓居多。全世界面径排名1至8名都是北流型铜鼓,面径在122.2厘米以上。北流型铜鼓的先进技术含量还体现在其装饰工艺、声学原理、铸造工艺等物理、化学诸种科学技术的运用上,也是土著原生态文化与汉文化结合的优生儿。在西汉到唐代长达1000多年的岁月里,不知在铜石岭生产了多少铜鼓。现在存世的200多面北流型铜鼓,有的历经两千多年,依然声音宏亮而厚重,十里之外能闻其声。北流型铜鼓的铸造遗址使铜石岭成为神圣之地。
丝绸之路:曾在这里起航扬帆走向大海
爬上大铜石岭的山顶,我们极目远眺,市景、群峰、水色,一览无遗,尤其是圭江自南而北绕过山前,宛如一条飘动的玉带。
“铜石岭面前的这条圭江,曾经是古代海陆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我们铜石岭景区的规划建设,也把面前这一段圭江纳进来了。”彭洪介绍说。
翻阅历史资料,我们知道,发源于北流市大容山南侧的南流江,流经北流、玉州、福绵、博白,通过北海市浦北、合浦注入北部湾,全程287公里,为广西唯一向南并且独流入海的第一大河流;而发源于云开大山北流市平政镇与沙垌乡交界处双孖峰东麓的北流河,流经北流(圭江)、容县(绣江),通过梧州市藤县汇入西江水系,全程259公里,为广西唯一向北流的河流。
玉林是古代“海陆丝绸之路”往来必经之地之一,是古代中原、西南及粤东出海的便捷通道,千百年来与圭江相伴的铜石岭也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百世兴衰。
古代的北流河流域,是中原通往交趾(今越南)的必经之地,秦汉起便接纳了来自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先进的文化。陶瓷业的繁荣,带动了航运和贸易业的繁荣,北流河沿岸便成为桂东南陶瓷的生命线。沿岸的冲积平原,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河水丰盈。沿岸的州县靠它打破偏处一隅的局面;靠它,上溯粤西高州、化州等名邑之境,源源不断运来制瓷原料、燃料。盛产的陶瓷,又源源不断地运抵梧州、广州,并“施及外洋”。北流河两岸五百里,呈现一派“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时时遮江来”的繁盛景象,舟楫穿梭,千帆竞放,陶瓷业自南宋兴盛一直延伸至清代乃至民国初年。
据国外考古发现,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等地都有宋代北流河流域的瓷器出土。有些刻着“海水游鱼”、“婴戏海水”等图案,这都直接反映当时漂洋过海的真实意境。20世纪70年代中期,广东省博物馆两次派员在我国西沙群岛进行考古调查,发现有广西宋代瓷器遗留在礁岸、沙滩上。说明了宋代广西北流河流域的瓷器外销世界的事实。
如今,那些宋瓷依旧默默躺在展厅里,悄无声息。而在我们的目光中,涛声依旧的北流河仍会掠过舟楫穿梭的帆影,一页页泛黄的史书承载着往昔光荣的履历。古瓷不老,永远恍若夜空中璀璨夺目的星辰。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cntgol.com/huicui/2016/1025/97958.shtml